為什麼我們要構建抵制ASIC礦機的網路?
星球日報Odaily/Derek Hsue/譯者:Moni/張詠晴編譯
2019-02-19 17:19

 

比特幣的核心屬性就是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該機制允許全世界的電腦網路基於一個共享歷史達成共識。為了避免這個共識被單一實體控制,比特幣網路透過挖礦讓網路上的每一個人,來共同維護網路安全性,並實現了網路去中心化,理論上也能抵制共謀等問題的出現。

 

正如比特幣白皮書中所說:「只要絕大多數 CPU 算力被節點控制,這些節點也沒有合作攻擊網路,他們就會生成最長鏈,並超過攻擊者。」

 

在比特幣白皮書中,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把工作量證明算法表述為「一CPU一票」(one-CPU-one-vote),最長鏈代表了網路的大多數決定。在 51% 攻擊的時候,攻擊者可以接管整個網路,但是如果這個加密貨幣網路是由運行在全世界的許多節點(CPU)共同治理的,就很難達到這種級別的協作,因為全球數以千萬計的人根本無法彼此溝通(串通一氣)、並在同一時間內開展對網路實施攻擊。的確,中本聰構建這套重要的分散式網路去中心化設計理念,讓比特幣看上去很難被 51% 攻擊。

 

但是,由於被利潤驅動,比特幣挖礦已經變成了一場「跑馬大賽」,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匹汗血寶馬_於是 2010 年出現了 GPU 礦機、2013 年又出現了 ASIC 礦機。這種裝載了專用積體電路的硬體設備,挖礦效率明顯高出 GPU 和 CPU 礦機一大截。當 ASIC 礦機發布的時候,加密貨幣挖礦變得更加集中化,礦工也開始把數據中心建立在電價更為便宜的地區。

 

此時,中本聰最初設計防止 51% 攻擊的去中心化理念開始受到挑戰,因為當算力集中在少數幾家數據中心或礦池之後,網路內就不會存在「數以千萬計」的獨立礦工,「礦霸」之間的溝通聯繫也會變得更加容易。

 

隨著 ASIC 礦機的出現,也導致了加密貨幣社群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結果,比如人們再也不想使用 CPU 或 GPU 來挖礦了,比特幣挖礦也不再是單純地追求去中心化和平等,而是變得越來越「集權」。甚至,如果想要參與比特幣挖礦至少需要投入數百萬美元的資金。

 

換句話說,只有大型挖礦公司才有這種級別的資源去創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 ASIC 礦機,更可怕的是,這些公司還牢牢控制了賣給消費者的 ASIC 礦機硬體供應端。與基於 GPU 或 CPU 的礦機相比,創建、使用 ASIC 礦機的難度要大得多,畢竟 GPU 和 CPU 可以輕鬆在本地電子零售店內買到,而且自己在家中就能組裝運行。

 

11

 

ASIC 礦機集中採礦導致礦池有時可以控制整個加密貨幣網路 51% 算力,由於這種集中化挖礦手段,也讓不少新創立的加密貨幣項目選擇了「抵制ASIC」的工作量證明算法,如下表所示:

 

12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深度 | 抵制 ASIC 礦機真的划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