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的守護者:密碼龐克
白話區塊鏈/原創:聽風/張詠晴編譯
2019-11-26 13:30

 

密碼學中的加密、解密技術,是區塊鏈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理解區塊鏈,我們有必要弄明白隱藏在加密技術背後的核心哲學理論、駭客文化,以及它們又是如何影響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

 

今天,我們就先來瞭解一下區塊鏈背後的加密技術發展、駭客文化以及密碼龐克。

 

密碼龐克(Cypherpunk)

 

密碼龐克就是隱私主義者。這個詞由「Cypher」和「Cyberpunk」混合而成。密碼龐克要追溯到 David Chaum 對密碼技術的假設,他倡導匿名數位現金和不記名的信譽系統。

 

密碼龐克認為他們自己是實幹家,意思就是他們相信透過編寫密碼,可以加強隱私。他們認為以國家形態存在的組織,是站在隱私問題的對立面,只有在密碼隱私上比他們更加出色,才可以更勝一籌。

 

下列這些密碼龐克,正在不同方面影響著你的生活:

 

·Jacob Appelbaum:Tor的開發人員

·Julian Assange:維基百科的創辦人

·Adam Back:Hashcash的發明者,Blockstream的聯合創辦人

·Bram Cohen:BitTorrent的創辦人

·Hal Finney:PGP 2.0的主要作者,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的創建者

·Tim Hudson:SSLeay(OpenSSL的前身)的合著者

·Paul Kocher:SSL 3.0的合著者

·Moxie Marlinspike:開源耳語系統的創辦人(Signal的開發者)

·Steven Schear:「warrant canary」概念的創造者。

·Bruce Schneier:著名的安全作家

·Zooko Wilcox-O’Hearn:DigiCash開發人員,Zcash的創辦人

·Philip Zimmermann:PGP 1.0的創建者

 

如果您不瞭解這群駭客,請坐好並繫好安全帶,這群人自80年代以來一直在地下電腦世界中運作。死牛教派(cDc)成立於德克薩斯州的一家屠宰場,不久便吸引了全球駭客界的最聰明的一些人。多年來,它們一直是許多不法行為的指控對象。

 

· 1984年,cDc發明了電子出版物格式《電子雜誌》。

· 1990年,在休士頓舉行的cDc的HoHoCon,定義了現代電腦地下公約,並邀請了記者和執法人員。

·  自1992年以來的每一次美國總統選舉中,cDc都推出一位競選候選人。

· 1994年,cDc成為第一個擁有Usenet新聞組的地下電腦小組。

·  同樣在1994年,cDc成員創造了「駭客行為」一詞。

· 1997年,cDc開始在其網站上發行原始的mp3格式音樂,比文件共享流行還早幾年。

·  在1998年和1999年,cDc推出了「後孔板」系列,以使消費者對他們的電腦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大開眼界。時至今日,Back Orifice和BO2k是駭客和IT專業人員中,最受歡迎的遠端系統管理工具。

· 自1999年以來,cDc下屬的特別項目小組Hacktivismo,一直處於網路空間內外人權鬥爭的前沿。

· 在2002年,cDc和Hacktivismo起草了自己的人權友好型軟體許可證,並獲得了進一步的殊榮,成為唯一獲得美國商務部批准出口安全軟體加密技術的地下電腦組織。

 

小結

 

區塊鏈的起源與加密技術的發展、駭客文化、密碼龐克等密切相關,不但生澀難以理解,還容易被用於許多非法用途,這也許就是為什麼這個領域會如此反覆震盪的根本原因。

 

並不是所有的駭客都是善意的,因為一些「黑帽子」駭客,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在過去的十多年間,遭受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攻擊,讓不少交易平台、投資者損失慘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黑帽子」駭客的技術進步,也推動了我們的加密、解密、安全技術的升級更新。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觀點:區塊鏈局勢總搖擺不定,因其起源與駭客文化有著莫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