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台北癌症中心到今年底才正式啟用,但在過去五年來的規劃籌建階段,台北醫學大學團隊早已開始在訓練、建置人才及設備。畢竟要走入精準醫學,其中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就是一定要發展基因判讀,而其設備、技術及人才,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所以這幾年來,台北癌症中心已經有了許多實際的成績,包括執行衛福部第二期、第三期卓越癌症研究計畫;執行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重北醫校院癌症診療指引、台灣首版腫瘤護理照護指引、首創兒童腫瘤診療指引、首創癌症領航護理照護模式與訓練課程等。
第四代質子治療機
北醫建置了一部非常先進的第四代超導型質子治療機,而且多功能合一,可以同時執行各樣功能。雖然只有一個治療室,但他的使用跟普遍性卻非常廣大,現在可以用直線加速器治療的癌症,有八成左右都會使用這台質子治療機來治療。
由於這台質子治療機是建置在信義區校園裡面,包括校園安全及防水安全都是極大的考驗。邱仲峰指出,雖然在政府嚴格管控的法則之下,還是通過層層關卡,終於順利把所有機器吊裝完成,目前已在進行測試當中。
分子腫瘤團隊
有了基因判讀的基礎,就該來思考怎樣能讓癌症病人得到實質上的幫助?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連結有用、有效的大數據庫。過去北醫與ACTOnco數據庫合作,幫忙將檢測出來的基因型態,指引研究者找到最適合病人治療的模式,藉此讓精準檢測和精準醫療結合在一起,真正落實、應用在癌友身上。
邱仲峰強調,要達到上述理念,必須要有一群相關領域的專家,所以在彭汪嘉康院士、閻雲教授以及City of Hope前院長Prof.James Miser等重量級學者、醫師、專家的領軍之下,再加上包括血腫科、放腫科、兒癌、病理科、外科在內的北醫大體系醫師等人,組成的「分子腫瘤團隊」(Molecular Tumor Board)。
該團隊從2017年10月成軍後就定期開會,將檢測到與癌症相關的疑難雜症及數據來做討論、分析,再運用已經合作的數據庫,找出適合病人的治療方向,最後在徵得病人同意後,實際使用在病人身上。
「這整套想法,就是現在已經逐漸發展成熟的癌症精準治療模式。」邱仲峰舉例,有一名病人得到了非常罕見的腹內骨肉瘤,由於他的腫瘤非常大,不僅不適合手術,其腫瘤型態也對傳統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效果都相當有限。
所以在病人的同意之下,分子腫瘤團隊開始為他進行基因型態檢測及數據庫的搜索分析,最後以放化療合併該團隊找到的精準醫療藥物來進行治療。
很幸運的,在經過這樣新型態的治療後,這名癌症病患體內高達七八公分的腫瘤完全消失,並且能維持穩定生活品質、有效控制腫瘤。
邱仲峰強調,從個案中可以發現,某些過去沒有治療模式的疑難雜症,或許現在可以用精準醫療模式為他們找出一條生路、方向。經過治療後再評估、分析為什麼他會對這樣的治療方式有效,可能會衍生後續更多有用的醫學研究,這些都是精準醫療帶給我們的新的思維邏輯!
經過五年來在精準醫學上的投資與使用,邱仲峰提及最成功的實作範例之一,就是「高效能循環腫瘤細胞類器官體外擴增術」。該技術是從血液中擷取CTC細胞,經過特殊設計的擴增系統,可在短短28天內大量擴增CTC細胞,並進入藥物敏感測試。
這樣的測試可以讓個人化癌細胞,對各種不同藥物的敏感度找出比例,而這些比例就能幫助到臨床醫生判斷什麼樣的藥物,適合針對這位病人身上的癌細胞使用。
「根據我們過去的經驗,經過擴增術及藥物敏感測試後,實際使用在病人上所得到的反應率高達七成,而這樣的治療效果就可以縮短時間、減少副作用,也把腫瘤控制率的時間再延長。」邱仲峰指出,此項技術目前已經開始商轉化,讓臨床醫生可以使用該技術來照顧相關的病人。
細胞治療
台北癌症中心正在發展另外一個癌症治療武器,就是細胞治療。其擁有獨立的細胞治療中心,經過門診評估適合細胞治療的病人,在接受完整的諮詢、充分了解細胞治療的目的價值,並在病人同意下才會開始使用細胞治療。
過去將近兩年的時間,北醫多半進行的細胞治療都是「免疫殺手細胞群(CIK)」的治療。隨後不只有CIK,包括NK、DC、纖維母細胞、脂肪幹細胞等相關的細胞治療都已陸續展開。
根據目前累積的數據來分析,細胞治療的治療腫瘤反應率為32.4%、腫瘤控制率為71.4%、免疫提升率為90.4%、生活品質維持率為83.7%。
整體來說,雖然不能達到非常高的治療效果,但卻對維持及免疫提升帶來很好的效果,所以該療法也被認為是較不具有傷害性的緩和性治療,未來有可能會搭配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免疫治療等方式,讓細胞治療效果更加提升。
隨著對細胞治療的逐漸熟悉,北醫也開始進行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CART Therapy)。第一個個案臨床試驗已於今年三月執行,一名淋巴末期的癌患者經過CART Therapy治療及完整的照顧,在第九天腫瘤明顯消失。
邱仲峰表示,未來將會跟世界上更多生產CART Therapy的廠商合作,大量引進這樣的技術。同時,在北醫內部也在自己研發CART Therapy,未來將會申請能夠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
北醫數據處
除了質子治療、細胞治療等先進武器外,北醫也成立數據處,將現有的三家醫院,包括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連結,將所有數據都串連在一起。
目前北醫數據處的數據庫有高達360萬筆的完整臨床資料,此外,還將與國健署的癌症資料庫及健保署的死亡診斷數據庫做連結,藉此讓這些數據真正達到做研究、做分析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資料。
「我們也會提供校內外的人來申請運用這些數據庫,有了好的數據庫資料後,才可以更清楚引導我們知道過去的治療模式以及現今要改變的模式,可能的差異會出現在哪裡。」邱仲峰指出,只要很明確地把所需要的資料輸入到北醫數據庫的軟體分析裡,不到三小時就能得到完整分析資料,也幫助研究者快速研判該題目是否有失誤,或是該不該繼續往下發展,減少了許多走冤枉路的時間。
替身醫療將翻轉精準醫療!隨著替身醫療像齒輪般不斷向前邁進,未來人人皆可有自己的醫療替身,替身醫療將會掀起精準醫療的革命,幫助病人以替身測試療程,節省時間,更提高醫療效率!
活動時間:2021-09-25(六) 13:00 ~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