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貨幣產業,「營銷故事」和「潛在現實」間的差異究竟有多大?
Medium / 譯者:Jason / 何渝婷編譯
2019-05-22 16:55

在傳統股市裡,你可以選擇很多公司股票進行投資,加密貨幣市場裡也有很多 「目標」供你選擇,比如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萊特幣、比特幣現金、波場、Cardano......那麼,投資者該如何判斷究竟哪些加密貨幣更值得投資呢?

 

實際上,此前已經有人發現「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這種投資策略,並不適合加密貨幣市場,而且對貨幣的網路效應也有很多爭論。最近,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Jimmy Song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將山寨幣和比特幣「湊在一起」投資可能不會收到預期效果,而且這種所謂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其實意義並不大。

 

 

為什麼要多元化投資?

 

多元化投資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優化風險/回報率——在傳統證券市場裡,如果你用手上的一筆錢購買了10個股票,風險可能會比只購買1個股票要小很多,因為這樣會減少受到市場波動性和下行的影響,將風險/回報率降到最低。美國經濟學家馬可維茲(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這一理論的目標非常明確:降低永久性虧損的風險並降低波動性。

 

 

 

如果有人在自己的投資組合裡選擇股票時,理論上總是會默認這些股票已經滿足了監管的最低要求。比如,這些股票可能完全符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些透明度方面的要求,市場上可以查詢到這些股票的歷史訊息,如果他們做假帳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等。不僅如此,這些股票在進行營銷宣傳時,資訊披露必須要符合現實,尤其項目前景和財務狀況等資訊。

 

由於傳統證券市場監管已經比較成熟了,因為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多數公司在營銷推廣的時候,至少會披露接近事實的資訊,而且也會詳細說明與股票相關的風險和回報。

 

也就是說,證券市場裡涉及風險的誤差範圍並不是太大,上市公司通常也不會說假話,因此如果能夠合理性分析風險回報,那麼在股票市場裡嘗試「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的多元化投資是有意義的。

 

加密貨幣的故事與現實

 

加密貨幣的現實存在於程式碼之中,但遺憾的是,程式碼通常非常密集、難以閱讀、而且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由於加密貨幣是以數位形式存在,所以加密貨幣的現實,就是那些鎖定保護加密貨幣的程式碼和網路。

 

雖然有人可以分析、並嘗試理解程式碼,但這種人屈指可數,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想要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徹底研究、理解加密貨幣的基礎程式碼也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另一方面,你會發現每個加密貨幣通常都會有大量營銷材料,其中會闡述加密貨幣底層技術可以做什麼,並推測加密貨幣創造者設想的用例。這裡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白皮書,加密貨幣項目方會在白皮書中描述、披露實際系統的一些細節資料,但也不會像程式碼那樣給出嚴格定義。相比而言,白皮書是一種更容易理解的文檔,通常會在程式碼編寫之前發布出來。

 

在加密貨幣產業裡,由於評估底層現實(即程式碼)非常困難且成本較高,所以人們不得不更多地關注那些「營銷故事」。當然,的確也會有人評估程式碼,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還是會選擇依賴「營銷故事」,因為這種方式成本更低,理解起來也更容易。

 

斷開「營銷故事」和現實之間的聯繫

 

對於加密貨幣產業來說,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營銷故事」和「潛在現實」之間的差異究竟有多大?正如之前所述,在傳統證券市場裡,如果上市公司的營銷推廣資訊和現實差距很大,那麼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而加密貨幣產業並沒有類似的強制監管機制,這意味著很多加密貨幣有可能會「鑽漏洞」,他們會營造一個完美的營銷故事,但最後卻無法在現實中交付與之匹配的產品。

 

故事被修飾的越好,加密貨幣的價格就會被推得更高,因為大多數人並沒有專業的評估能力,他們只會選擇這種便捷的方式,來判斷這個加密貨幣是否值得投資。更重要的是,加密貨幣項目在現實中,並不需要立刻把產品做出來,這給很多加密貨幣開發者提供了藉口,導致項目被一拖再拖,最終擱淺。

 

相比於開發一個實實在在的產品,勾畫出一個願景更加簡單,給人希望總是會吸引一大批擁護者,而且這些人往往堅信「我們以後會得到它的」。換句話說,營銷過程中誇大其詞並不會花費太多成本,反而會吸引更多代幣買家,這與傳統證券市場完全相反,證券市場如果出現類似的情況肯定會受到監管機構的嚴厲懲罰。

 

 

 

加密貨幣開發團隊無法如期完成任務,是另一個問題。對於加密貨幣項目方來說,他們可以在沒有太多成本的情況下,輕鬆做出產品交付的承諾,而且不需要對自己的承諾負責,畢竟他們都太有錢了。不僅如此,加密貨幣項目方提供的服務也無需滿足任何技術標準,因為評估他們提供的程式碼成本很高,大多數人並不想讓自己陷入到繁瑣的技術難題之中,因此也會「堅持相信」那些營銷故事。程式碼實施階段就更混亂了,未經審計的安全措施、不成文的測試工作等等,大家都自以為很聰明。

 

我們還發現,加密貨幣項目的激勵措施,也是他們過度承諾和無法如期交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激勵措施的本質,其實是對營銷故事的一種具體量化,這種方式再次推高了人們的期望值。大多人看到一些投資回報具體數字之後,會覺得這個項目將有一個非常樂觀的未來。結果呢?這些問題導致了非常高的風險/回報率,人們的投資也陷入風險之中,甚至可能血本無歸。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難怪會有那麼多騙局出現了。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JImmy Song:山寨幣不靠譜 唯一能投的是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