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技術尚未成熟?Web 3.0未來將朝這個方向發展
區塊鏈資訊/來源:量子鏈,作者:鄭義/張詠晴編譯
2019-09-05 11:23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已經過去了十年的時間,區塊鏈和數位貨幣的概念已經被大家所熟知。如今,業內開始頻繁提及Web 3.0的概念,但關於Web 3.0到底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

 

Web 3.0

 

「不同的去中心化生產關係」

 

  • 去中心化應用平台

 

以太坊在比特幣之後開啟了新的一種Web 3.0模式,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以太坊在區塊鏈上加入了虛擬機功能,允許用戶在鏈上創建去中心化的應用,也叫做智慧合約或DApp。以太坊上的虛擬機叫做EVM,可以使用對應的Solidity語言編寫應用。由此,以太坊上誕生了一大批DApp,包括鏈上代幣、收藏遊戲、去中心化交易所、預測市場等。

 

圖6:以太坊上的DApp(圖片來自DApp Review)以太坊的生產關係仍然是部分節點提供服務,所有節點使用服務的模式。但是可以使用的服務除了數位貨幣的轉帳交易之外,還可以進行DApp相關的操作。例如,開發者可以發布DApp,普通用戶可以交互式地使用DApp。這種模式賦予了Web 3.0更多的可能性,允許開發者靈活地構建各種各樣的去中心化應用,而不必關心底層的去中心化協議。

 

以太坊是去中心化應用平台的首次嘗試,存在著很多明顯的不足。其中最為主要的是性能問題。因為所有節點都會運行一遍鏈上的智慧合約,以驗證合約的正確性,所以合約的運算和儲存等資源受到了單個節點的CPU、內存、硬碟的限制。EOS透過降低去中心化程度,將共識改為了dPoS,即合約只需要21個高性能的超級節點進行驗證,從而提升了合約的性能。但這仍舊未能突破單個節點的資源限制,與Web 2.0模式下應用的性能相差很遠。

 

  • 開發中的項目

 

從已有的資訊共享、數位貨幣、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三種Web 3.0的應用模式可以看出兩點:

 

  1.  Web 3.0的底層技術尚未成熟。一方面表現為,當前的底層技術所能提供的性能較弱,無法支撐大規模的應用。另一方面,很多Web 2.0應用依賴的底層技術,在Web 3.0模式下都尚未出現解決方案,開發者開發一個新的Web 3.0應用的時候,不得不重新進行底層模塊(包括傳輸層、網路層等)的設計和開發。
  2.  Web 3.0的應用模式還有待探索。目前Web 3.0能夠應用的場景過於狹窄,很多Web 2.0涉及的領域,例如社交網路、電商平台等,無法在Web 3.0的模式下落地。這些場景都會遇到Web 2.0中的Server中心化問題,但是目前並沒能透過Web 3.0的模式進行解決。另外,Web 3.0也有望催生出更多新的應用模式和生產關係。

 

對Web 3.0底層技術的探索一直進行著,以下列舉一些項目供參考。其中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主要是為解決DApp運行環境的性能問題。而文件儲存、消息通訊、數據庫這3個分類,是為了提供一些常用的底層技術的解決方案。

 

表5

表5:Web 3.0底層技術,開發中的項目目前對於Web 3.0應用模式的探索還非常早期。從下圖中可以看出,Web 3.0的項目,大多數都在照搬Web 2.0中一些成功的模式,而沒有進行太多的思考和創新。很多項目雖然使用了區塊鏈等去中心化技術,但生產關係還是傳統的Client/Server模式,以至於往往陷入了嚴重的誤解中。

 

圖7:Web 3.0的應用圖譜(圖片來自Medium)誤解2:Web 3.0會取代2.0,所有應用都可以去中心化。分析:

 

1. Web 3.0會和2.0、1.0共存。可以看到Web 2.0的出現並未完全取代1.0,傳統的入口網站仍然存在並且滿足部分用戶的需求。所以,Web 3.0並不會取代它的前輩們,這三者是共存的關係。

 

2.有些應用透過Web 2.0的模式就能很好實現,不需要Web 3.0。例如,有些項目想要實現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計算(也叫Volunteer Computing或Grid Computing)平台,包括Golem、Enigma、Sonm等。但實則用Client/Server的模式就能很好實現,NiceHash、BOINC都是成功的例子。

 

3.Web 3.0能夠解決一部分Web 2.0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像Web 2.0解決了搜尋引擎和電商中的交互問題一樣,Web 3.0目前也解決了文件傳輸的頻寬問題和貨幣的全球支付問題。

 

4.Web 3.0會誕生全新的應用模式和生產關係。就像Web 2.0誕生了涉及網路一樣,Web 3.0目前也誕生了資訊共享、數位貨幣、去中心化應用平台這些以前沒有過的模式。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從Web 3.0思考如何投資互聯網、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下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