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步維艱!人們對於區塊鏈社交產品真的有需求嗎?
鏈捕手/作者:龔荃宇,編輯:潘宇波/張詠晴編譯
2019-06-17 18:24

 

社交向來是全體人類的核心需求之一,也是互聯網領域最受關注的方向之一。隨著傳統互聯網社交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指責,一堆區塊鏈社交產品相繼應運而生。

 

舉步維艱

 

目前,幾乎所有區塊鏈社交產品都發展得較為艱難,用戶活躍度紛紛高開低走,幾乎都淪為一個個「空殼」。鏈捕手認為,目前的區塊鏈社交產品主要會存在以下幾個難題:

 

首先,社交玩法的差異化較弱,難以長期維繫用戶。社交產品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透過各種社交玩法激勵用戶產生互動並沈澱關係鏈,微信、Facebook、微博等互聯網社交產品,已經開發出非常豐富的社交玩法,用戶與內容沈澱深厚。

 

區塊鏈社交產品如果要真正崛起,除了通證經濟模型的創新,必然也要在社交玩法上有所突破,並在提升內容分發效率、交友效率與質量等方面形成局部優勢。但事實上很多區塊鏈社交產品在社交玩法上幾乎都是簡單模仿而不具有創新性玩法,對用戶吸引力不足。

 

以火信為例,它雖然在上線早期利用火幣的影響力,推動上百個項目方前來火信搭建社群,同時利用平台通證激勵吸引大量用戶前來使用,但其社群交流功能與微信社群沒有明顯優勢,加密貨幣紅包、閃兌等區塊鏈相關功能對用戶吸引力不足並顯得雞肋。

 

如今,很多火信群的用戶活躍度都依靠偶爾的加密貨幣紅包產生,群消息還被各類閃兌資訊充斥,大量社群實際上已經不再有官方人員維護。

 

另一個社交產品ONO也有類似的問題,主打的影片與圖文分享與抖音或者微博都存在同質化現象,大量內容「搬運痕跡」明顯,用戶活躍度普遍較低。

 

第二,通證激勵模型致使「薅羊毛」現象泛濫,平台缺乏有效管理機制。由於區塊鏈社交平台全部都建立了通證激勵體系用於激勵用戶積極參與互動並創造內容,用戶的評論、點讚等正向行為都會獲得一定的平台通證獎勵,這使得大量具有「薅羊毛」心理的用戶大肆發布缺乏營養、無意義的推文與評論,很多區塊鏈社交產品的評論區質量大多「慘不忍睹」。

 

這不僅會破壞普通用戶的使用體驗,也會降低平台KOL與用戶互動的慾望與興趣,從而惡化平台生態系統。多數用戶使用社交平台的目的是獲得外界認可以及更多社交資本,尤其對於菁英用戶而言,這是比簡單的物質獎勵更為重要的事物。縱然區塊鏈社交平台一定程度上具有該功能,但當前顯得失控的通證激勵系統,會明顯降低該功能的效用。

 

第三,部分區塊鏈社交產品的定位人群是區塊鏈產業內外所有人群,但實際上非常侷限於區塊鏈產業人群而難以延伸至外部人群。這主要是區塊鏈相關特性所產生的問題,與區塊鏈社交產品自身關係不大。

 

區塊鏈社交產品通常會涉及到區塊鏈、通證經濟等多種概念,這對大多數普通用戶都比較陌生,特別是在區塊鏈與數位貨幣存在被「妖魔化」的情況下,從而形成大多數普通用戶的認知與使用門檻。目前,幾乎所有區塊鏈社交產品的用戶都以既有幣圈用戶為主,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區塊鏈社交產品的發展空間。

 

第四,區塊鏈社交產品的發展還會遭遇監管環境的限制。隨著科技發展的弊端逐漸暴露,各國政府對社交產品的監管政策越來越嚴格與保守,區塊鏈社交產品由於主打安全性與去中心化,兩者的利益取向一定程度上是衝突的。

 

當然也需要承認的是,多數區塊鏈社交產品舉步維艱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前述困難,而在於其真實目的不在於「做產品」,而是以其為幌子實施「發幣」與「割韭菜」的行為。價值觀不對,再合適的賽道也會舉步維艱。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社交「無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