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是蜜糖還是砒霜?試著用這四點來衡量
孫茳濤/張詠晴編譯
2018-11-07 15:45

 

最近,以太坊上首個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誕生,進一步加劇了STO的熱度。10月13日,美國電商巨頭Overstock旗下區塊鏈平台tZERO,完成了證券型通證發行(STO),傳統企業的不斷加入,讓STO從區塊鏈小圈子,邁向了更為廣闊的大眾世界。

 

再加上一直以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證券型Token的念念不忘,納入監管;那斯達克對STO的充分關注,想要打造證券化的全新平台;以及背後諸多資本大佬虎視眈眈,蠢蠢欲動。基本上可以預計,2019年或許會成為STO的爆發之年,或者說STO元年。

 

如今,STO的火爆讓我更加確認年初的判斷,也讓筆者認為,區塊鏈從業者到了需要作出抉擇的關鍵時刻。不過,這種抉擇應該取決於項目本身、團隊架構、所在國的監管政策、資金實力,以及過去有無金融/證券領域的從業背景,而不是盲目跟風STO熱潮。

 

1. 項目本身是否契合是最大的先決條件,一定要看到你的競爭對手在哪,比如一家公鏈需要關注的就是技術標準或者交易平台。9月11日由開發者Stephane Gosselin在GitHub提交的新提議ERC1400,被看作STO即將爆發的徵兆_此前並沒有區塊鏈巨頭參與到STO之中,可見以太坊在區塊鏈領域的地位暫時依然不可動搖。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其他想以技術標準輸出者身份進入STO的公鏈項目,將面臨異常強大的對手。

 

2. 資金實力是否匹配決定在競賽中能走多遠,在資本寒冬時期尤為關鍵。相比於一紙白皮書就能融資的ICO,STO的門檻和要求要高很多,手握資本的各路機構、大佬在親眼見證ICO的低迷和中小區塊鏈企業的艱難處境後,會對進入STO的區塊鏈項目,抱有更加審慎的態度,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持,卻想著靠STO去資本市場上賺取利潤,基本上是沒有希望的。

 

3. 所在國監管政策則是最大不確定因素,但合法合規是基本底線。雖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ST有相關要求,但真正意義上的合規STO交易平台依然短缺,尤其是當STO瞄準的市場從幾千億美元的數位貨幣,轉向數百兆甚至上千兆美元的有價資產時,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再輕視它。不過,區塊鏈全球性、自由流動等特點,導致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進行局部的監管;而巨大利益面前,甚至深刻的證券變革面前,各國之間也必定互相防範。所以,如何在複雜的監管中尋求合法合規,是想介入STO的項目方,最需要關注的不確定因素。

 

4. 金融/證券從業經驗則是能否佔得先機的條件,人才儲備至關重要。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區塊鏈從業者大多數來自互聯網/科技領域,較少金融領域,應對區塊鏈這一底層技術自然沒有問題,但是需要融入大金融/證券的話,就顯然不足。所以,想要介入的項目方,必須吸收更多金融/證券業人士。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STO的熱潮將使得區塊鏈項目方,從湧入矽谷到齊聚華爾街。

 

如果上述四點基本上都能達到,對於項目方來說,是可以親身投入到這一偉大的變革中去的,那麼STO對於你來說就是蜜糖。

 

如果上述四點基本上無法達到,就應當踏踏實實去做基於區塊鏈的場景應用落地,STO於你暫時並無太大關係。

 

如果各種條件均不具備,卻強行介入,STO於你則無異於砒霜,只會在資本和幣圈雙重寒冬之下,加速項目死亡。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爆發在即的證券型通證是蜜糖還是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