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歷史,要從2006年開始寫起
31QU/小殼/張詠晴編譯
2019-08-09 17:10

 

一周前,波蘭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market 的共同所有人(co-owner)Tobias Niemiro 頭部中槍,死在了自己的故鄉;7 月中旬,因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調查,一向高調的 BitMEX CEO Arthur Hayes 神秘消失;今年年初,加拿大交易所 QuadrigaCX 創辦人 Gerald Cotten 在印度因意外去世,但關於他詐死的猜測愈演愈烈。

 

被槍殺、被監管、被邊控、被反覆調查、被全球流放……雖然交易所站在加密貨幣食物鏈頂端,交易所創辦人無需加冕自帶王冠,但在鮮花掌聲外,交易所創辦人,可以說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世界最危險的職業。

 

緣分天注定

 

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歷史,從 2006 年開始書寫。

 

這一年,P2P 傳輸網路「電驢」創辦人 Jed Mc Caleb 一時興起創辦了 Mt.Gox。

 

一開始,Mt.Gox 只是一個遊戲網站,後來 Jed 偶然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比特幣,為了方便現實中進行比特幣交易,乾脆讓 Mt.Gox 轉型成為比特幣交易所。

 

這是比特幣交易所萌芽階段,一個月後,Mt.Gox 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佔據全球比特幣交易量的 70%,並在很長時間內,一枝獨秀。

 

2011 年 3 月,Jed 將 Mt.Gox 轉給了 Mark Karpeles。由於 Mark 居住在法國,而且身材微胖,因此被比特幣愛好者們稱為「法胖」。

 

比特幣漸漸走出極客的世界。2013 年,創立了團購網站「萬團網」,進軍餐飲 O2O 均告失敗的徐明星經過仔細研究後,深信比特幣前景遼闊,於是融資 500 萬創立了比特幣交易平台 OKCoin 幣行網,再次創業。

 

像徐明星一樣三次「流浪」的還有李林。從甲骨文離職的李林,先後做了社交網站「友誼網」、團購網站「人人折」,2013 年購買了域名「huobiwang」,創立了比特幣交易平台火幣網。

 

緣分在此時就已經注定,幾乎同時成立的火幣網和 OKCoin 見證了中國加密貨幣發展歷史,既是彼此最想除去的死對頭,又是監管下「抱團取暖」的夥伴。

 

2013 年,國外有年輕人同樣注意到了加密貨幣交易所這塊藍海。

 

在溫哥華,一群年輕的比特幣愛好者時常聚會,熱烈地討論著比特幣等問題。Gerald Cotton 也是其中一員。

 

「加拿大公民購買比特幣的渠道並不多,只能採用電匯的方式,將錢轉到日本的 Mt.Gox,然後再進行交易。」在一次採訪中,年僅 26 歲的 Gerald 這樣回憶 2013 年夏天。

 

瞄準了這一空白市場,2013 年聖誕節,Gerald 和另一個合夥人共同創辦了 QuadrigaCX 交易所。

 

離溫哥華 4800 公里遠的紐約,曾經的衍生品交易員 Arthur Hayes 正在研讀比特幣白皮書。

 

彼時,他剛被花旗銀行炒魷魚,在 Zero Hedge 上聽聞比特幣價格衝到了 250 美元,「比特幣真酷」,他這樣感嘆,並開始探索進行比特幣交易。

 

與李林和徐明星不同的是,Arthur 有著對金融產品的認知和豐富的交易經驗,他敏銳地察覺到期貨的流通量遠超股票市場。

 

於是 2014 年 1 月份他說服了另外兩個合夥人,一起創建了數位貨幣期貨交易所 BitMEX,10 個月之後正式上線官網。

 

即使是現在,再談起當年創辦 BitMEX 的那段經歷,Arthur Hayes 仍覺得自己「萬分幸運」。

 

同樣是在 2013 年,從加拿大頂級學府麥基爾大學電腦科學專業畢業後,趙長鵬在全世界頻繁跳槽。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一個撲克牌友那裡聽說了比特幣,也產生了興趣,他加入了 OKCoin,和徐明星、何一並稱為「三劍客」。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被槍殺、被邊控、被全球流放,交易所創始人是幣圈最危險職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