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現實:比特幣和以太坊恐怕永遠無法成為支付手段
小蔥區塊鏈/張詠晴編譯
2019-09-04 16:10

 

雖然比特幣和以太坊仍然飽受爭議,但是這兩大幣種作為數位貨幣市場的「頭牌」,兩個幣種即佔據了整個數位貨幣市場總市值的四分之三,而且,當下比特幣已成為極客和毒販牟取暴利的途徑之一。而以太坊也以分散式網路的特點,活躍於成千上萬的網路開發人員中,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然而,雖然比特幣與以太坊廣受關注,但是它們至今仍然未能成為主流的支付手段。目前,只有極少數的商店接受比特幣,而以太坊更是從未被視作是一個理想的支付手段。這些現狀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區塊鏈網路的可擴展性仍然欠佳。其次,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吞吐量都非常低,二者的吞吐量分別約為7TPS與15TPS,這意味著其數據處理速度十分緩慢,而正是因為比特幣和以太坊自誕生之初,都是意在解決特定問題而並沒有兼顧方方面面,因此處理速度緩慢的問題,很難得到有效解決。

 

 

就目前來看,比特幣和以太坊在整個區塊鏈網路中,確實佔據主導地位,但這並無法幫助它們成為重要的支付或者流通手段,你也很難用他們直接買到一杯咖啡。試想一下,如果你嘗試用比特幣來買咖啡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呢——錢還沒到賣家的口袋,咖啡卻已經涼了。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支付系統突然間只為比特幣交易所運行,那商店的結帳處將會是無止境的排隊,結帳網路系統也將嚴重堵塞甚至崩塌。

 

當然了,比特幣之父中本聰,也許從未意料到自己的這個創作竟會受到如此多的追捧,因此當時他忽略了可擴展性這個因素,更多地考慮了網路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但是,如今比特幣的情形已大不同於往日。由於比特幣不能用作正常的支付手段,它通常被人們稱作「數位黃金」,並且與實物黃金相似,需要透過一定的手段才能將其消費使用。簡單地說,如果我們想要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那我們必須透過特定的方式或網路,才能予以實現。

 

Source: xkcd.com

 

現在,許多人都在試圖解決可擴展性這個遺留問題,從快速支付低傭金或跨境匯款,到現金兌換法定貨幣,人們一直都在不斷嘗試的道路上前進。透過各種嘗試,三種解決方案最終脫穎而出,它們被認為是幾乎接近於所謂的基於加密貨幣的支付手段:Libra、TON和 Plasma。

 

Libra是由Facebook和其他26家公司推出的穩定幣。他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名為Libra Coin的穩定幣,將它可以用於支付匯款並成為與現行貨幣一樣通用的支付手段。當然,Libra Coin的誕生也離不開股票及債權市場背後的大力支持,比如Uber就是其中一家Libra基金會創始成員公司。這意味著可能很快你可以實現用Libra幣來支付你的Uber之旅。

 

這聽起來很棒,不是嗎?

 

當然,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這代表著你需要將資金的掌控權拱手交讓給Uber、Facebook和其他各方組織。甚至也許你還需要想盡辦法應對美國政府,畢竟他們一直在想方設法阻止Libra的發行和使用。

 

無論如何,如果他們不跨界,這聽起來也不是件壞事。這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他們的控制之手到底能延伸到多遠?當然現在這個問題無法回答。至少Libra網路有個精心規劃的目標,即成為新型的全球通用支付貨幣和開發人員可以構建的API介面。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殘酷的現實:比特幣和以太坊恐怕永遠無法成為支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