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紛紛祭出監管規範後,BTC將被如何定義?
橙皮書/張詠晴編譯
2018-11-29 16:55

 

可近性(accessibility)的一個衡量標準是,擁有某些東西的人口的百分比。在9年多的時間裡,已有像韓國和阿根廷這樣的國家,人們對比特幣的所有權,接近或超過了股票的所有權。

 

一些受BTC啟發的加密貨幣,如Ether(ETH),從一開始就具有類似的可近性(accessibility)、公平性和透明性。當以太坊基金會於2014年7月推出代幣分發活動時,所有人都可以訪問並擁有以太坊網路的所有權。參與這次投資需要BTC,但任何人都可以提供任何數量的BTC,並且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獨家權限。那些參與ETH代幣投資活動的人,已經看到了他們的所有權股權按美元計算增加了2000多倍(這大大超過了那個時間框架內的任何風險資本投資)。

 

許多其他基於代幣的項目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並從獨家投資者那裡籌集了私人資金_在更廣泛的代幣分發之前,他們為少數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交易,而沒有讓他們承擔更多的風險。

 

Filecoin就是這種方法的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這種方法違背了中本聰提出的公開、公平、透明的理念,但如果你是一個想要推出符合美國法規的代幣和加密網路的創業者,那麼這樣做也許也是必要的。

 

監管環境

 

全球大多數監管機構,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尚未明確他們會如何在證券法背景下看待加密貨幣。有一個強有力的法律論據表明,為什麼一些在BTC之後出現的代幣不是證券,但在過去的18個月裡,出現的許多其他代幣看起來更像是Howey Test所定義的「證券」。高度集中化的團隊,透過代幣為投資者提供被動收入,這兩個特徵使得代幣看起來更像是證券,而不是功能性代幣或者工作性代幣。

 

如果監管機構認識到(並提出明確指導)關於具有被動收入的代幣之間的區別,這些代幣僅依賴於高度中心化的政府,作為證券型代幣、使持有者有權使用現有數位服務的代幣,或者作為去中心化組織可以讓個人參與貢獻工作的代幣,那麼非證券型資產所有權的民主化則將繼續進行下去。

 

如果監管機構確定所有基於區塊鏈的代幣,都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證券,那麼這場運動就不會進行下去。這可能會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因為它讓富人和機構能夠擁有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收益,而使普通人遠離了這個產業裡的財富創造活動。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論民主化的所有權:未來五年,擁有加密資產的人會超過擁有股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