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信任?企業為何會願意投入區塊鏈產業?
kyle/張詠晴編譯
2018-09-29 10:00

我們現在要問的關鍵問題是,企業更願意犧牲許多重要的指標_每秒交易速度、磁碟空間、計算速度和效率、維護成本,來選擇部署一種更難管理的技術,這是為什麼呢?

 

在這一點上,一般大眾的觀點是,在與那些你不信任的實體做生意時,取消中央管制是有益的。但我對這個論點持懷疑態度。

 

企業一直與其他實體進行交易,並為這些目的建立合約。區塊鏈不會消除對合約的需求,而且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這樣的合約的編碼可以滿足法律規定的所有細微差別。

 

另一個提出的觀點是,所有權的分散可以實現價值共享。最近,Andreesen Horowitz的合夥人亞歷克斯·拉姆佩爾的一篇推文,就表達了這種思想。他猜測,這些銀行不會丟掉Visa業務的好處,如果將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帳本使用,他們就會落後。

 

為什麼銀行透過簡單地維持股票,並允許業務以最有效的方式成長,卻無法獲得同樣的好處呢?假設分散式帳本可以讓銀行保留了對Visa的控制,我認為值得注意的是另一面:這項技術將限制它成為最具技術效率的業務。

 

我所聽到的另一種不同的觀點是,區塊鏈技術是未來的,因此,儘管我們無法量化收益,但我們有必要轉向新的模式,以保持領先。

 

撇開嘗試預測未來的明顯風險,這個邏輯的問題在於,它假定了「blockchain」是一種模糊的技術,它表達了區塊鏈技術是重要的一部分,但並未描述區塊鏈的未來是什麼樣子,以及該如何調整你的產品以適應這個未來。

 

在不瞭解未來的情況下,放棄現有業務而轉向區塊鏈,這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投資和犧牲,在一個封閉的網路上,此舉可能不會有回報。

 

有這必要嗎?

 

讓我們假設這個決定是為了推動一個「許可制區塊鏈(Permissioned Blockchains)」項目。為了實現這一技術,實體需要定義區塊鏈的規則。要做到這一點,這個項目通常進展如下:

 

  1. 決定開發一個區塊鏈應用
  2. 建立一個由利益相關方組成的「聯合體」,集中投資並協調決策
  3. 建立一個受信任的中央機構來管理區塊鏈的發展

 

當第三階段達到時,就會有一個受信任的中央機構,來定義區塊鏈的規則,並定義如何進行更新和分配,所有感興趣的各方,都將接受這個受信任方的輸出結果。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公有鏈VS.私有鏈:我是如何對私有鏈失去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