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產業的「大佬們」,真的能被稱之為大佬嗎?
鏈捕手/張詠晴編譯
2018-12-18 14:00

 

不經意間,一眾區塊鏈產業的「大佬」們已經淡出大眾視野很長時間了。「大佬」們與產業相互成就,但在產業危難之際,他們不約而同地以「熊市安心做事」為由刻意保持低調,任憑產業大眾陷入失望、質疑與自我質疑的情緒之中。

 

現在的這批「大佬」,真的能被稱之為大佬嗎?為什麼他們紛紛選擇在熊市中保持低調?真正的大佬應當在產業扮演怎樣的角色?

 

區塊鏈產業有一群公認的「大佬」,他們在區塊鏈產業經過較長時間積累、具有顯著影響力與號召力,此前往往活躍於各大主流社交媒體、各個媒體專訪、各大社群之中,不定期說上幾句鼓舞人心的口號與箴言,時不時再懟上幾個不滿的人物或現象,成為區塊鏈產業絕大部分從業者乃至於社會大眾眼中的標竿性人物。

 

他們大多受益於這個產業的興起而獲得一定成就,也大多對這個產業的進步做出過不同程度的貢獻,可以說他們與產業是相互成就的。

 

過往,大眾眼中的區塊鏈產業「大佬」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類是具有自己長期穩定的項目,並將項目帶領到市場領先地位的「大佬」,諸如吳忌寒、達鴻飛、帥初等人,絕大部分「大佬」都屬於這一類;另一類則是尚不具有長期穩定項目,但透過巨額財富或廣泛佈道獲得了巨大影響力的「大佬」,諸如李笑來、薛蠻子、蔡文勝等人。

 

今年年初,絕大部分「大佬」還曾在「3點鐘無眠區塊鏈群」你來我往,大談區塊鏈技術與思想對人類社會的改變。但如今,這群所謂的「大佬」卻不約而同地在產業刻意保持低調,有人完全從產業內「蒸發」消失,多月不見蹤跡,有人偶爾會參加幾場國外活動,說上幾句不痛不癢的話,以避免滋生跑路的傳言。

 

此般場景,著實令人唏噓。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鏈捕手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四個。

 

第一個原因是他們自覺「無顏」面對廣大信眾。曾幾何時,這群「大佬」都直接或間接激發一大批人來到區塊鏈產業,甚至購買與其相關的各種數位貨幣。但如今,數位貨幣市場的整體市值已經較年初縮水90%以上,整個市場一片慘淡,即便是這些「大佬」名下的數位貨幣,也沒有逃離大跌的命運。

 

一旦他們透過任意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都極有可能成為大眾攻擊的「靶子」,而這是「大佬」們所不願面臨的。

 

第二個原因則是由於擔心監管等多方面原因,有些「大佬」雖然在產業具有較高地位,但長期都保持低調,極少發聲,並非近段時間突然改變。

 

第三個原因則比較簡單,即隱退跑路。在前幾年整體產情大好的情形下,很多大佬的誕生並非因為他們的能力與努力,而是選擇與運氣,他們把區塊鏈產業當做其實現財富的載體,對區塊鏈技術本身缺乏堅定的信任與信仰。

 

在產業走向下坡路之後,早已實現財富自由的這類「大佬」轉身離去是必然結果。

 

第四個原因是黔驢技窮,部分「大佬」並不具備對區塊鏈的體系化認識,僅僅是一知半解,並在身份、財富等光環的加持下透過編造概念、混淆概念、反覆強調等技法對外輸出其觀點,並獲得不少信眾。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許多人對他們的話語產生厭倦與反感,他們也只能趁產業低迷之時暗藏身影、掩飾尷尬。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產業沒有『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