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會使用比特幣來付款?
LongHash/張詠晴編譯
2019-11-25 16:35

 

現在,幾乎沒有人會把比特幣或者其他加密貨幣,當作日常付款的選項。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比特幣的價格波動,但這遠非唯一的問題。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已經成為一種更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但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所產生的稅收問題,仍然是其廣泛採用的一個障礙。

 

儘管一些比特幣愛好者完全不介意鑽法律的空子,甚至不惜違反法律,來避免繳納加密貨幣付款的資本利得稅,但是主流消費者並不一定願意冒這種風險。在今年夏天的 Bitcoin 2019 會議上,Bitrefill 執行長 Sergej Kotliar 和 ShapeShift 執行長 Erik Voorhees,就圍繞比特幣付款的資本利得稅,展開了一場辯論。

 

然而,問題並不僅僅在於消費者是否有意願遵守規則。即使是那些自覺自願為比特幣付款繳稅的人依舊會感到頭痛,他們必須透過複雜的會計處理,來確保自己沒有違法。

 

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用比特幣消費都屬於應稅事件

 

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使用比特幣購買商品或服務都屬於應稅事件。舉個例子,如果某人買入了一些比特幣,然後在 BTC / USD 匯率上漲之後,用這些比特幣買了一台新電視,那麼這個人就必須為所得的收益部分繳稅。從稅務的角度來看,當某人用比特幣來購買商品或服務時,該行為實際上等同於比特幣的銷售。

 

Cryptact 執行長 Amin Azmoudeh 告訴 Longhash :「在日本和美國,需要追蹤每一筆加密貨幣付款(包括比特幣及其他加密幣)來完成稅務申報。」

 

Koinly 執行長 Robin Singh 告訴 LongHash ,比特幣支付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存在稅務相關的問題。據 Coin Central 稱,白俄羅斯、葡萄牙和新加坡,是資本利得稅不會妨礙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充當支付機制幾個國家之一。

 

穩定幣則是另一個獨特的例子,資本利得稅的問題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因為穩定幣理論上錨定了本國法幣的價值。

 

Singh 表示:「總的來說,我們看到的關於穩定幣的情況是,由於在獲取穩定幣時需要支付費用,而且它們的價值不會波動(或者波動甚微),最終人們總是以賠錢收場。」

 

當然,在穩定幣與非本國法幣或者一籃子貨幣掛鉤的情況下,穩定幣用戶也可能會面臨稅務相關的問題,這正是 Facebook 的 Libra 項目未來預計的運作方式。在這種設定下,依舊可能出現穩定幣對用戶本國貨幣升值並產生應稅事件的情況。

 

儘管這些與稅收相關的問題,在今天並不一定是一個大問題,但隨著加密貨幣被更頻繁地用於支付,它們可能會演變為嚴重的可用性問題。目前,加密資產主要仍被用於以投機性投資為目的的交易。

 

Singh 說:「比特幣投資者也並不完全是因為想要用它來購買商品,才對它進行投資的。價格波動性、還有一夜暴富的夢想,依舊是推動比特幣投資的燃料。」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分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不使用比特幣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