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比比特幣更穩定,但只是暫時的
LONGHASH / 何渝婷編譯
2019-06-14 16:26

在宣傳穩定幣時,人們通常會形容穩定幣擁有加密貨幣所有的優點,同時避免了價格上的波動性。然而,穩定幣的這種設定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謊言,或者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市場營銷的噱頭。

 

穩定幣,不論是由銀行帳戶中的美元,還是智慧合約中的加密貨幣所支持,必然具有中心化的屬性,這就使其與比特幣所提供的一切大相徑庭,而且容易監管得多。這就是為什麼在過去,我曾經寫到過沒有太大的必要在公共區塊鏈上發行穩定幣。

 

與穩定幣相關的交易對手風險和監管風險創造了一個環境,在這種環境中,這些項目總是存在完全崩潰的可能性。加密貨幣用戶似乎至少可以透過 Tether(USDT)的例子理解這些風險,但實際上,在涉及到用加密貨幣質押,或者更監管友好的穩定幣時,這些問題也不應該被低估。

 

穩定幣的風險

 

不論是對 Facebook 即將推出的、類似針對傳統線上支付的魯布·戈德堡機械(Rube Goldberg machine)一般複雜精密的「加密貨幣」,還是 MakerDAO 提供的、用加密貨幣質押的去中心化穩定幣 DAI,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項目可能在頃刻間分崩離析。

 

由真實世界的資產支持的穩定幣存在兩個主要的風險,詐騙以及監管壓力。大多數加密貨幣用戶都很清楚針對Tether的USDT的各類指控,但其實風險也存在於那些與監管機構密切合作,且頗有聲望的金融機構所管理的穩定幣(比如 Circle 和 Coinbase 的 USDC 或者 Gemini 的 GUSD)中。

 

雖然監管機構目前允許這些穩定幣在營運時,不必對每筆交易背後的身份執行 KYC 和反洗錢法規,但我們並不清楚這種監管環境能夠持續多久。回顧過去,監管機構最終叫停了那些沒有在系統內追蹤資金流向的中心化數位貨幣,例如 E-gold 和 Liberty Reserve。這類穩定幣被犯罪活動利用,因而面臨監管機構的打壓,大概也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當然,由托管機構代表用戶持有這類穩定幣的計劃是可行的。畢竟,加密支付 app Spedn 就是這樣做的。幾周之前,Spend 因為與星巴克及 Whole Foods 等商家的「整合」而獲得了大量關注。這個應用受託管且與監管機構合作友好的本質,引發了比特幣用戶的批判。

 

然而,如果這個計劃是為了建立一個基本上受託管的系統,這就讓我們回到了之前的問題上,為什麼這類代幣一開始需要在公共區塊鏈上發行呢。

 

在基於算法、理論上更去中心化的穩定幣中,也存在兩個關鍵性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1)與系統的底層代碼或經濟有關的一些不可預見的問題

 

(2)被監管機構叫停。

 

Nubits 可能是最好的例子,它是一種單純用算法控制的加密穩定幣,在由於不可預見因素而跌破錨定價格後被銷毀。這類系統極端複雜,一個問題被發現的時候往往為時已晚,而用戶在這個過程中損失的卻是真金白銀。

 

 

從上圖可以看出,Nubits 的價格在兩個不同的時間點跌破錨定價格,而且在第二次下跌後未能回彈。在第一次崩潰期間,Nubits 價格在一天之內從 0.96 美元下跌到 0.58 美元,並且在此後數日內跌至 0.25 美元。

 

BitUSD 或許是 DAI 之前最成功用加密貨幣質押的穩定幣,然而 2018 年末,當 BitUSD 的價格在幾天內從 0.95 美元下跌至 0.72 美元時,它也感受到了市場的怒火。直到 2019 年 3 月 15 日,BitUSD 才再次達到 1 美元大關。

 

由銀行帳戶現金支持的穩定幣歷史似乎更平穩一些,但USDT已經出現過幾次跌破錨定價格的先例。這些情況通常圍繞著銀行業務問題,或者監管機構將採取嚴厲手段的媒體傳言。 舉個例子,Tether 宣布其台灣帳戶的事件幾天後,USDT 價格從 1 美元下跌到了 0.92 美元。

 

作為用 ETH 質押的穩定幣,MakerDAO 的成績在於其穩定幣 DAI 的價格,在短暫的流通期內始終保持在接近 1 美元的目標價格。

 

在追蹤市場上各種穩定幣的整體健康狀況方面,LongHash 的穩定幣健康指數(Stablecoin Health Index)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數據。

 

儘管我們經常聽到像 DAI 這樣,用加密貨幣質押的穩定幣是去中心化的,而且能夠更好地抵抗監管壓力,現實是它們在這一方面和 Tether 或者 USDC 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目前我們並沒有一個足夠去中心化、可靠而且值得信任的方案來解決預言家難題(the oracle problem),這意謂著負責把 DAI 的價格錨定 1 美元的是真實的、可辨識的人類。這些「去中心化」系統內部的預言機就是中心化的故障點。也就是這類系統中可能被監管機構瞄準的切入點,而在這一點上,由現實世界的資產所支持的穩定幣,同樣面臨著監管機構的嚴厲打擊。

 

比特幣作為無記名資產的價值

 

從各方面考慮,與穩定幣相關的這些風險正體現了比特幣的實用性。作為一種無記名數位資產,比特幣並不存在穩定幣所面對的交易對手風險和監管風險。

 

從短期來看,比特幣的波動性或許很高,但是它不像那些用加密貨幣質押的穩定幣那樣,存在激勵設計不當的可能性。

 

話雖如此,本文所討論到的穩定幣的一些風險在某種程度上也適用於比特幣—儘管程度要小得多。

 

舉個例子,在一個共識相關的比特幣軟體中,可能存在一個漏洞並導致系統不穩定,但是比特幣的共識代碼比用加密貨幣質押的穩定幣系統中的代碼要簡單得多,而且這些共識代碼已經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運行了十多年。

 

由於並不存在監管機構能夠切入的中心故障點,比特幣受到監管約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而當比特幣已經創造出一種新的無記名數位資產的範例時,穩定幣卻依舊面臨著傳統銀行和線上支付系統中存在的風險。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穩定幣比比特幣更穩定 但只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