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區塊鏈泡沫正在重蹈1998年的大破滅
識象財經 / 何渝婷編譯
2018-10-16 15:10

監管的缺失和延遲

 

互聯網泡沫的產生原因,更多的是當時金融監管體系的問題。1990年代,美國監管機構繼續放寬政策,到最後乾脆撤銷了監管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騙子和投機橫行,很多投行或者分析師,雖然明知有些互聯網公司一文不值,但為了自身利益,不斷的進行包裝和大力吹捧,失控的資金大量湧入,導致過度投資,形成互聯網泡沫,最後爆炸,股價一落千丈,引發金融危機。

 

而在國內,由於對新事物的研究周期,同時金融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完善,需要一個周期和過程,在2017年9月4號前,各種無序混亂的ICO遍地皆是,割韭菜成為產業慣例。相關監管是完全缺失,直到2017年9月4號出台政策,明令禁止國內的ICO發布代幣和融資行為。整個區塊鏈的ICO泛濫的局面才得以緩解。

 

互聯網與區塊鏈的螺旋式發展

 

包括互聯網在內的新興產業,整個市場的繁榮或者牛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技術性的革新,蘋果之於手機、谷歌之於搜索、亞馬遜之於電商,都是如此。

 

因為新技術的變革改變了社會生產關係,人們生活方式等等。而這種變革,因為極其充滿想像的未來前景而讓市場興奮。順其自然的會帶來新的經濟和相關市場繁榮。市場會隨著新技術的成熟和普遍應用而回歸穩定。

 

一種是投機性的假象。比如P2P剛開始興盛時,和金融毫無關聯的A股房產公司,改名叫匹凸匹,立馬漲停。比如區塊鏈剛開始時,各種A股美股港股公司都會抛出各種區塊鏈概念,迅雷因此股票漲了10倍。一般這種投機型帶來的繁榮,大多是海市蜃樓的假象,很難持續,原因就在於它的基礎非常脆弱。

 

在這種投機行為裡,參與其中的人,大多知道自己購買的資產(股票或者數位貨幣)分文不值,但是,投資人認為這種虛假繁榮會延續下去。擊鼓傳花的遊戲會一直持續下去,崩盤不會在自己持有時發生,自己不會當接盤俠。這些資產(股票或者數位貨幣)因為有價值而產生流動性,但當所有投資者不看重其價值,而只是炒作概念的時候,整個市場很有可能就因為正常價值性的喪失而崩潰。

 

而之前的互聯網變革和當下的區塊鏈技術,兩者均有包括。既有真正的技術革新,同時也有大量虛假的投機行為。回顧美股市場,從1987年、1998年、2008年前後、再到2018年初等重要時間點,基本上都是以上升、暴跌、再回升等模式在運轉。

 

在1998年的互聯網泡沫之後,美國成長出了谷歌、亞馬遜等全球性的互聯網創新公司,而中國也誕生了騰訊、阿里巴巴等代表性的數千億美金互聯網公司。而這一切,在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發展軌跡上還會上演。

 

據數據公司CB Insights於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谷歌和高盛是當前全球投資區塊鏈公司最活躍的兩家機構投資者。而國內騰訊、阿里、京東、百度、網易等都在佈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陳偉星判斷,「在未來,絕大部分代幣不是用於投機的,而是用來價值交換的。加密算法經濟會替代所有的經濟流派,成為一門可實驗驗證的科學。」

 

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全球區塊鏈創業公司,累計獲得VC投資15.7億美元,而在過去的三年時間中(2014年-2016年 ),全球區塊鏈創業企業總計獲得投資金額接近150億美金。區塊鏈產業經歷了早期的狂奔之後,正在經歷第一階段的調整和洗牌。

 

任何一個新興產業,都會伴隨著這樣的發展周期:誕生、發展、瘋狂、低估、再發展。1998年代的互聯網產業、2018年的區塊鏈產業莫不如此。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2018的區塊鏈泡沫正重蹈1998年的大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