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還是不禁?韓國對於數位貨幣的監管態度一直在演變
CoinVoice/Daisy/張詠晴編譯
2019-05-23 16:23

 

早些年,互聯網正紅的時候,韓國政府就比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更先一步扶持支援互聯網產業,並促使韓國成為世界上的IT強國。而區塊鏈作為一項新興科技,韓國同樣以樂觀的方式擁抱年輕技術。

 

根據韓國統計廳KOISS的統計,2018年9月,韓國「幣民」已超過450萬人,佔總人口5000萬的十分之一,而這其中更有72%以上是年輕投資人。

 

韓國一度被視為亞洲最活躍的虛擬貨幣投資市場。

 

泡菜溢價源於加密貨幣供不應求

 

說韓國是亞洲最活躍的虛擬貨幣投資市場並不為過。韓國的「泡菜溢價」事件曾經全球聞名。

 

2018年1月初,在韓國兩家交易所Bithumb和Upbit上,比特幣價格分別是21751美元和22674美元,而當時美國最大交易所之一Coinbase,比特幣的價格是15255美元。

 

從美國買入比特幣再轉手賣到韓國就能賺40%,如此高額的差價被圈裡人戲稱為「泡菜溢價」。

 

彼時,世界炒幣愛好者們紛紛組團殺向韓國,而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於韓國加密貨幣交易的供不應求。

 

「回想起來當時整個韓國的媒體輿論真的很瘋狂。有上班族甚至辭掉工作開始炒幣,很多在韓國的外國人透過『搬磚』從而得到很高的回報,當然當幣價恢復到正常價格的時候,投資者被套在高價位上的也不在少數。被『割韭菜』最厲害的人是韓國投資者們。自從這個事件以後,韓國的政府、金融機構對數位貨幣市場的監管和起草法案就加快了速度。韓國國民對市場的熱度,也是一直延續火熱中。」Coinvoice.kr CEO金弘坤告訴記者。

 

政府被倒逼監管

 

在泡菜溢價事件持續發酵時,政府被倒逼監管。2018年1月,韓國法務部部長樸相基稱,韓國金融監管部門、財政部門等多個政府部門,計劃關閉韓國境內加密貨幣交易所。

 

但此舉引發超過20萬民眾請願抗議,最終以青瓦台變卦、樸部長「食言」而告終。

 

韓國對於數位貨幣的監管態度一直在演變。

 

2017年9月,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FSC)聲明,全面禁止ICO融資發行。但隨即在2018年6月,韓國就解除了ICO禁令,並將ICO合法化。

 

而在去年11月份,IEO初見苗頭之時,韓國區塊鏈產業協會就針對IEO發布了IEO Guideline。Guideline分為3部分:

 

1.MVP(Minimal Visible Product)

 

項目在進行IEO之前,必須要有一個正常運行的Dapp或者Proof of Concept的主網。

 

2.Self Check List

 

該清單包括數位貨幣購買者保護措施、技術、安保等166個部分組成的清單,必須要填寫過後對外公布分數。IEO 1000分為滿分,其中超過700分可進行15億韓圓以上的IEO,而分數低於700分進行15億韓圓以下的IEO。

 

3.公告

 

公告部分是需要在官網上明示白皮書、財政狀況、股東情況、主要簽約合作夥伴等。

 

2018年6月,韓國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MSIT)發布《區塊鏈技術發展策略》,2022年前籌集2300億韓元的資金,志在培養10000名區塊鏈產業專業人才和100家公司。

 

從以上事例不難看出,韓國政府對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立場非常明確:

 

韓國當局承認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一直在加以培養和發展,此外,受政治特點和輿論呼聲的影響,韓國政府對於數位貨幣的監管態度幾度反轉,順應民意,在輿論壓力下亂中求穩。

 

但在諸如IEO這種容易演變為資金盤的操作上,為了避免對無辜的投資者構成威脅,韓國當局也一直在取更嚴厲的措施以保護投資者利益,以及政策監管來規範產業發展。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韓國:亞洲的區塊鏈中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