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其實不存在?區塊鏈可能得接受「泛中心化」
夏柱海/張詠晴編譯
2018-09-27 14:35

回顧區塊鏈技術十年的發展歷程,會發現它與早期的互聯網技術發展,有許多驚人相似的故事,在早期,都被賦予實現個人自由、平等的價值理想等。但從互聯網技術的後續發展可以看出:實驗室中的經典架構,在與現實社會結合後,都會發生改變。絕對的自由肯定是不存在的,商業上的深度參與,使得早期的理想狀態十分短暫,資本和技術反覆博弈,將會推動新技術的應用。

 

就拿「去中心化」來說,我所認知的世界,是不存在絕對的「去中心化」的:大到宇宙星球,小到原子,都是分散的中心。所以我一直主張「中心分散」或「泛中心化」說法。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誰都知道,但它依然受到中心化節點的約束。就像早期曾經被貼過「去中心化」標籤的互聯網,事實的發展,不過是顛覆了舊的中心,形成了新的寡頭中心。若要讓區塊鏈的健康發展,我們可能不得不接受這種「中心分散」或「泛中心化」思想。

 

就區塊鏈的管理問題來說,我傾向於由政府出面提供正式的制度保障,或許不失為應對良策,而且政府也一定會接入。政府的介入必然有助於數位資產和區塊鏈生態系統的長期健康發展。

 

完備的區塊鏈管理方式,一定是既有原則,又有技術手段。

 

先聊聊中國管理區塊鏈的憲法原則:

 

一、技術架構必須可靠、技術自身必須保持領先;

二、過程必須公平、公正;

三、成員行為必須符合規範。

 

所有符合以上三點所做的任何改進,我們都應該支持,而不應一味去強調「共管」。

 

光有原則,區塊鏈管理機制明顯還不夠!需要必要的技術手段,去保障原則,讓原則得以被遵循、被監管。

 

基於區塊鏈技術安全、隱私保護、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等特性,建立一個全球唯一的區塊鏈數位身份,既可以保障大眾的隱私,又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追溯到每一個環節,並實施有效監管。

 

在區塊鏈技術的眾多特徵中,還展現了一種全新的信任關係,圍繞區塊鏈技術呈現的「信任關係」。重構傳統信用體制,是區塊鏈技術背後的法律和監管本質。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區塊鏈技術的這種「信任關係」,將會對現行社會制度產生深遠的影響,讓技術去逼大家遵守原則。

 

由區塊鏈技術搭建的數位身份,和由區塊鏈的「信任關係」而構建的新型「信用體制」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構建一個既可以監管,又可以滿足「隱私」的新型社會關係,解決區塊鏈的管理難題。

 

不管怎樣,區塊鏈的管理難題和長遠發展,一定需要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服務於實體經濟,最終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上篇連結:別亂貼標籤!其實「共識」並不等於「共管」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領導幹部讀本》解讀系列——區塊鏈監管『共識≠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