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使用以太坊2.0?來談談區塊鏈激勵制度的演變
頭等倉/Sadie Williamson/翻譯:Annie,編譯:Alonso Chen/張詠晴編譯
2019-08-26 16:59

 

本文介紹了區塊鏈激勵制度的演變。

 

最近有很多文章在討論以太坊2.0的路線圖、研究建議和現狀。但關於2.0背後的設計理念和不變量的消息,卻沒有什麼公開文章透露。明確不變量對協調工作非常有幫助,還能保證開發人員在哲學邏輯上保持一致。本文將解釋2.0中一些設計、背景以及對未來協議的影響。

 

歷史發展

 

以太坊誕生後,技術人員正在嘗試將PoW轉換為PoS。Vitalik Buterin當時正在探索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防止PoS出現漏洞,具備比PoW更大的安全保障。他與以太坊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slasher機制,用於懲罰PoS作惡者來削減他們的存款。

 

隨後,數學家Vlad Zamfir加入了slasher項目,2014年的大部分時間,都集中在解決PoS遠端攻擊上。當遠端攻擊時,攻擊者可以從零開始創建一個比當前規範鏈更長的完整鏈,這使得網路的剩餘節點會信任新的規範狀態。這在PoW是幾乎不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因為發起攻擊需要極大的算力,而PoS並不依靠算力,因此發起遠端攻擊,會導致區塊鏈奔潰。

 

Vitalik和Vlad一致認為,針對遠端攻擊,只能嚴格禁止客戶端同步超過某個檢查點的鏈。因此新節點無需從創世區塊同步鏈,只需從網路中其他節點一致確認的最近「檢查點」開始同步,也就是當新節點加入網路時,可以信任舊節點。後來這種現象被稱為PoS的主觀性弱化。當有新節點加入,他們主觀上會信任「最終的」、「不可逆轉的」區塊。

 

在研究Slasher的同時,Vitalik和以太坊基金會Virgil Giffith,一起忙於撰寫ArXiV的初始版Casper Proof of Stake白皮書。2014年-2017年,以太坊一直都在嘗試從PoW向PoS轉變,同時,以太坊也在努力實現分片技術,擴容區塊鏈。時間來到2018年3月,在一個重大的台北研討會後,以太坊研究團隊提議將Casper Proof of Stake和分片技術合併到以太坊Slasher,即以太坊2.0。

 

為何是合併到2.0呢?

 

這篇文章旨在解釋中心問題背後的設計理念:「為何要使用以太坊2.0呢?」透過硬分叉來檢查現有系統的共識協議和數據完整性並非易事,拋棄以太坊1.0從頭開始建立一個新系統不是更簡單嗎?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題是需要社群參與構建2.0之中,並明確過渡到以太坊2.0後有巨大的好處及需求。

 

雖然轉換模式要承擔巨大責任,但此刻是最佳良機。無論你喜歡與否,加密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今天的決定會對後面幾年加密技術採用,產生深遠影響。PoS切換和以太坊應用擴容已準備充分,團隊也做好了充分準備。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探索以太坊2.0:區塊鏈激勵制度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