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發文:加密貨幣是可持續解決方案還是氣候災難?
un.org ECONOMIC DEVELOPMENT / Odaily 星球日報譯者-Moni / 何渝婷編譯
2021-06-21 10:05

最近這段時間,媒體廣泛報導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高波動性也令人感到擔憂。儘管如此,聯合國認為,作為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區塊鏈可能對應對氣候危機大有裨益,甚至有助於實現更可持續的全球經濟發展。

比特幣挖礦真的一種「毫無意義的能源使用方式」?

為確保比特幣網路安全和正常運轉所需的能耗非常驚人,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發明人Tim Berners-Lee,甚至將比特幣挖礦描述為最沒有意義的能源使用方式之一。

比特幣並不是一個實物存在的東西,但這個全新數位貨幣通過使用強大的電腦解決複雜數學問題的過程,進行「開採」或進入流通市場。這個過程需要大量能量,據估計,比特幣網路消耗的能量比哈薩克和荷蘭等國家都要多。而且,由於化石燃料發電廠仍然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佔據主要部分,比特幣挖礦可以說是導致溫室氣體產生並引發氣候變化的部分原因(儘管到目前為止,比特幣能耗對氣候的影響遠低於農業、建築、能源和運輸產業等「重災區」)。

另一個問題是,與傳統信用卡交易相比,每筆比特幣交易消耗的能源也十分巨大。例如,每筆萬事達卡交易僅使用大約0.0006千瓦時的能源,而每筆比特幣交易則會消耗980千瓦時,一些市場分析人士稱,這種耗能可以為一個普通加拿大家庭供電超過三週。

加密貨幣其實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儘管加密貨幣存在高能耗問題,但聯合國專家認為,加密貨幣以及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能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甚至可以有效改善環境治理。

就聯合國而言,加密貨幣最有用的一個方面就是透明度。由於區塊鏈技術可以防止竄改和詐欺,因此可以提供可信且透明的交易記錄,這在監管薄弱和腐敗嚴重的地區顯得尤為重要。

世界糧食計劃署 (WFP) 是聯合國最大的人道主義資金提供機構,該機構已經發現區塊鏈技術可以確保將現金發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巴基斯坦的一項試點計劃,他們可以安全、快速地將現金直接提供給受益人,無需通過當地銀行,該試點項目名為 Building Blocks。

除了在巴基斯坦,目前在約旦難民營也成功實行,確保世界糧食計劃署能夠為每筆交易創建可靠的線上記錄。

如果區塊鏈技術對難民資金分配有效,那麼也能對其他弱勢群體發揮作用。根據聯合國環境署 (UNEP) 撰寫的一份報告顯示,區塊鏈技術可以改善拾荒者的生計,幫助他們在非正規經濟中謀生。該報告稱,一個透明的監控系統可以準確地追蹤回收廢物使用地點和使用方式,而且可以確定是誰在撿拾廢物,確保合適的人因自己努力而得到合適的回報。

區塊鏈技術可以阻止環境進一步惡化

在保護環境方面,區塊鏈技術潛力同樣在聯合國和其他組織的項目中得到了驗證,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已經開發了:

* 消除鮪魚產業非法捕撈的區塊鏈工具

* 加密貨幣平台CarbonX,可以將人們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轉化為可以交易的加密貨幣,提供製造商和消費者有經濟動機做出對環境有利的可持續性選擇。

聯合國環境署與丹麥技術大學和丹麥外交部推出了一項合作項目:DTU Partnership。

該項目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在三個主要領域加速氣候行動:

1、透明度

2、氣候產業融資

3、清潔能源市場

DTU Partnership項目表示,許多國家的有害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不完整且不可靠,但區塊鏈解決方案可以提供一種透明、值得信賴的方式,更好地展示各國如何採取行動減少對氣候的影響。如果碳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和產業都會向低碳技術過渡,氣候產業融資(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速度的產業投資)數量可能會增加。

區塊鏈可能是加速採用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這些能源本質上是間歇性和去中心化的,因此需要新形式的能源市場。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工具有助於創建這些新能源市場,並結束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加密貨幣產業已經開始尋找低能耗解決方案

儘管區塊鏈技術有許多潛在優勢,但與該技術相關的巨大能源消耗依然是當前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礙之一。當然,許多區塊鏈產業參與者已經開始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了。

舉個例子,以太坊背後的組織「以太坊基金會(Ethereum Foundation)」,正在研究一種驗證交易的全新方法,即權益證明共識(PoS),這種全新方式可以將每筆交易的能源成本降低 99.95%。與此同時,許多區塊鏈產業參與者也希望確保整個產業最終可以實現完全無碳化。

2021年4月,能源網路基金會(Energy Web Foundation)、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和創新監管聯盟(Alliance for Innovative Regulations)等三個重要組織,創建加密氣候協議(Crypto Climate Accord)。

該協議得到了跨越氣候、金融、非政府組織和能源部門的組織的支持,其目標是「在約定時間內實現加密產業脫碳」,並在2030年實現全球加密產業的淨零排放。

起起落落的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仍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具有波動屬性,目前仍有許多技術和政治挑戰需要克服:

* 特斯拉創始人、億萬富翁馬斯克的一條推文,可能就會導致比特幣的價值飆升或下跌;

* 在中國宣布打擊比特幣挖礦一個月後,薩爾瓦多於6月宣布將比特幣列為該國法定貨幣;

* 狗狗幣(DOGE)也被廣泛交易,儘管這個加密貨幣最初是一個笑話,但它的價值卻出現了巨大的、廣泛報導的漲跌(部分原因也是歸功於馬斯克在推特上的「煽風點火」)。

儘管如此,許多金融專家認為,所有這些問題最終都會得到解決,加密貨幣和其他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工具應該會進入主流:

* 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都開始籌備發行自己的數位貨幣;

* 與黃金等貴金屬或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可能也會成為一種穩定可靠的投資機會。

如果要讓最弱勢的群體能從區塊鏈技術承諾中受益,同時給全球氣候危機帶來積極影響,就需要對該技術進行更多研究,促進專家、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進行更多的國際間對話。

Minang Acharya是聯合國環境署區塊鏈應用分析簡報作者之一,他最近表示:「聯合國應該繼續在區塊鏈領域進行試驗,我們實驗得越多,對這項新興技術的瞭解就越多。最終可能會提高全球範圍內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以及對數位貨幣挖礦作業對環境和社會究竟能產生什麼影響的理解,並有機會深入分析如何應對區塊鏈技術未來可能帶來的潛在問題。」

本文為巴比特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聯合國發文:加密貨幣是可持續解決方案還是氣候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