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技術未來不僅會改變諸多產業,也即將進入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共同創辦人暨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蔡玉玲,在第三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近年來,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的落地應用遍地開花。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LINE已推出了將AI用於金融創新的LINE BRAIN計畫;Facebook AI Research(FAIR)也將AI用於「反臉部辨識系統」;達美樂與Dragontail Systems,更推出了Pizza Checker,將AI用於披薩品質管理,並試圖優化消費者體驗。
而區塊鏈的應用範圍,也漸漸不只侷限於Libra、STO等加密貨幣。目前像是物流產業、卡牌收藏、碳權、證書查驗等領域,皆已導入區塊鏈技術。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公開性、不可竄改性、可追蹤性等特性,各個產業將被注入新能量。
蔡玉玲指出,未來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的影響力,將遠遠超出我們想像。於此同時,政府如何看待這些新興科技,將會變得至關重要。
目前各國政府皆已開始針對新興科技擬定法規,像是美國已針對「Deepfake」問題提出草案、中國針對商用密碼制定法規,歐盟也針對AI擬定倫理規範。近年來,台灣政府也著眼於AI技術的發展,提出正在審議中的《人工智慧發展基本法》,甚至準備推動數位身份證「eID」。
蔡玉玲表示,這些案例在在顯示,除了關注技術面外,政府已開始重視新科技對於公民權益的影響。但同時,她也感到擔憂,因為在政府握有大量權力與資源的同時,往往會制定難以施行的法規,過度限縮產業發展。
蔡玉玲以金管會先前發布的STO規範框架為例指出,即便來自各界的專家學者,已在今年4月份金管會召開公聽會時提出建議,金管會仍於6月份,公布了「以募資金額3000萬元為豁免金額」的法規框架,最終導致了至今仍無案件適用此法的結果。
「政府必須要對於新科技,抱持更開放態度!」蔡玉玲呼籲,政府必須對於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科技的發展,擬定合適的法規框架,若開放範圍太小、不符合經濟效益,那麼到時候不但幫不到業者,可能還會帶來不必要的限制。
目前針對現行STO法規的不足,立法委員許毓仁已於日前匯集學者、專家意見,提出了已完成一讀的全球首部「證券型虛擬通貨專法」。蔡玉玲期許,未來能藉由擬定開放法規,以及政府與民間更多的溝通與理解,讓新興產業得以發揮潛力,蓬勃發展。
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共同創辦人暨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蔡玉玲,曾擔任過地方法院法官、IBM大中華區法務長等職。
2013年,蔡玉玲正式受邀入閣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迅速把延宕多年的「匯流五法」送出行政院。同時,為制定符合各利害關係人期待、貼近民眾實際需求的法規內容,她也透過與零時政府社群(g0v.tw)合作,打造了虛擬政策交流平台「vTaiwan」,讓政府與民間的溝通更加方便無礙。
而除了深耕金融、科技、法律等領域,蔡玉玲也積極推動全球ICO資訊透明聯盟GITA(Global ICO Transparency Alliance)的成立與發展,力圖強化台灣區塊鏈產業的競爭力。
針對台灣的加密貨幣監管政策,蔡玉玲曾在第三屆《Hit FinTech》金融科技產業高峰會上指出,台灣國內金融市場小,政府必須在監管規範上做調整,才有可能在未來廣納國外公司及國外投資人。
蔡玉玲多次強調,縱然多數國家仍對加密貨幣抱持「wait and see」的態度,希望先觀望他國做法後再做行動,但她認為,傳統法規對於ICO與STO來說,其實並不見得適用。若要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勢必要集結社會共識,並建立一套公開且透明的監管機制。
為此,在金管會於今年四月舉辦的有關證券型代幣(STO)監理規範的公聽會上,蔡玉玲便大聲疾呼:「股權群募並沒有達到其效果,金管會必須要從中學到教訓,以開放式角度為STO立法!」
蔡玉玲表示,唯有政府採行低度監管,才能讓新創業者更易於打進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