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將促進網路經濟商機大爆發,從調研機構數據指出,2023年超過50%的全球GDP,將由數位經濟驅動,數位服務取代製造為基礎的經濟模式,臺灣該抓住這波機會,讓產業典範持續移轉,達成數位化轉型、淨零轉型,以及供應鏈轉型等三大面向的轉型。」前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iKala暨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在《2022跨境電商趨勢論壇》中表示。
究竟數位經濟的定義為何?簡立峰解釋,數位科技帶動的新經濟活動,就可視為數位經濟,同時也可以稱為網路經濟,並且以數位服務取代製造活動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數位經濟的大變化,除了因為疫情催生各行各業數位轉型,值得注意的是,簡立峰也提到,現在全球正在經歷比2000年網路泡沫情況,還要龐大五倍的數位經濟拐點。
他舉幾個實際情境,例如數位貨幣金融Crypto原本估值3兆美元,近期因為FTX事件下修至0.7兆,其他事件還包含Meta股價下修七成,美國科技業正處於裁員潮。臺灣多少也受到這波泡沫化影響,簡立峰就提到過去臺灣經歷黃金兩年,台股市值從20兆躍升60兆,現在修正後回跌至40兆。另外半導體舉足輕重,國民平均所得有機會超過韓國,新創獨角獸孕育出三隻,當「玩美移動」到美國上市之後,將成為臺灣第四隻新創獨角獸。
不過簡立峰話鋒一轉提到,網路泡沫也帶來新機會,甚至借鏡網路泡沫時代經驗,像是市場的領導企業迅速翻轉,越來越多新進業者看到網路商機無國界、規模化的重要性,以及搶攻可獲利的商業模式。至於臺灣的機會在哪裡?臺灣數位轉型雖然來的晚,但也來的巧。
簡立峰舉出當前臺灣從政府層級到產業環境的幾個變化,例如企業擁抱數位轉型,加速智慧製造、數位金融、智慧醫療、雲端服務、數位行銷;Appier、91app、Gogoro新創獨角獸受惠市場推力紛紛冒出頭;政府數位發展部在今年成立;消費端看到數位服務成長高於其他內需,包含電子商務、餐飲外送、電子支付、線上學習,成為受歡迎的創業題目,因此臺灣創業者更該掌握重新洗牌機會、擴大海外發展。
不過臺灣也不是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臺灣的數位產業僅佔GDP 19.2%,比起美國數位服務所佔該國GDP達91.5%、南韓33%,顯示臺灣產業長期偏重硬體,雖然半導體晶片因為數位轉型過程帶動訂單,但臺灣仍要思考該如何翻轉產業方向。例如下一波的動能,很明顯來自於AI科技、軟體SaaS服務,如果臺灣沒能搭上這波數位經濟,將失去許多機會。
至於想要掌握新經濟的成功方程式,該如何了解全球走勢?簡立峰提到幾個觀察點,第一是目前世界上網人口高達50億,不過其中10億人口是近五年開始上網,這些人口紅利創造的新經濟紅利,來自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區。第二個觀察點,新經濟市場由美國、中國主導,美中紛紛對AI科技、數位應用大力投資基礎建設,有助AI快速發展來推動產業典範轉移。
那臺灣想要對數位經濟多加著墨,可以從那些產業領域切入?簡立峰提到幾個面向,例如全球倡議2050淨零永續,節能減碳、智慧能源的創業題目就很受歡迎;又或是AI結合智慧國防、交通、製造、醫療、金融、農業、礦業等B2B商業服務。例如美國加州、澳洲因氣候變遷造成野火肆虐問題,以前只能靠人力滅火,現在結合無人機拍攝3D畫面並用AI運算出即時火災模型,指引消防隊員滅火路線並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服務。
除了可以從數位經濟動能當中獲利,數位經濟對於臺灣民生社會還能創造那些價值?例如供應鏈運用數位科技進行轉型,台積電大量用AI技術投入生產製造的良率檢測,減少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工程師人力。另外數位科技也非常適合少子化社會,臺灣逐漸邁入高齡且少子人口結構,學習北歐國家,一年儘管只有五、六萬位出生人口,可以把資源培養高素質人口,相關勞動力工作就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取代。甚至未來工作模式,勞工不用到臺灣,直接在國外遠距協作,連結世界人才撐起臺灣經濟基礎。
除了在地耕耘本土市場,也有越來越多企業或新創鎖定海外市場。簡立峰提到,他經手協助的新創多達三十多家,預估兩到三年內都有上市機會,有三分之二比例會選擇海外上市,拓展資金及市場規模。尤其提供軟體數位服務的公司,不像硬體廠每次生產都無法避免成本,SaaS服務拓展到新市場達成規模化時候,軟體再複製僅需非常低成本,因此企業要擴大市場版圖,一定要善用軟體網路的優勢。
面對數位大航海時代,簡立峰最後提到,把地圖攤開將臺灣設定在中心位置,環視四周國家地區,還有哪些可以佈局的機會。他建議可以從三個思考點做為決策依據,第一是先以臺灣本地市場為主,鎖定一個海外市場為輔;第二是如果企業是走B2B交易模式,建議可以優先考慮日本;第三是企業可以多關注B2C2B的商業模式,簡立峰就舉出Kdan凱鈿行動科技當例子。
凱鈿行動科技推出電子簽名、PDF編輯、動畫製作、影片剪輯與數位筆記等SaaS軟體服務,旗下服務和產品已累積超過2億次下載,並且獲得全球1,000萬會員的支持。他們的策略就是先提供免費服務吸引C端用戶使用,規模化後讓成本降低,並從中取得B端企業名單來持續擴大用戶、取得數據,得以讓服務持續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