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眾生相】先踏上浪頭再說!Perpetual Protocol創辦人馮彥文創業的第16個年頭,要用DeFi再拼一把!
採訪:楊方儒、張詠晴/撰文:張詠晴
2020-12-16 13:30

「一直到2017年CryptoKitties(迷鏈貓)崛起,我們才真正認真看待區塊鏈市場,決定全職換到這裡。」區塊鏈或許不曾是馮彥文心中的創業題目第一首選,又或許說,他從來不覺得什麼是自己一定要做的題目,也從未對自己設限,但區塊鏈,卻是他當下說什麼也要踏上的浪尖。

台灣三四十歲的年輕創業家,若沒聽過連續創業家馮彥文(Tempo)的名字,也一定拜讀過他寫的文章。年過40的他,是台灣移動互聯網的先行者,開發過至少6款App,並已在創業圈內打滾十幾年,創業經歷豐富。

2004年與妻子程希瑾(Cjin)一起創立的隨想科技Willmobile,是馮彥文的第一次創業嘗試,當時的Willmobile旨在為用戶提供手機即時看盤服務,後來與精誠合併為精誠隨想。在此之後,馮彥文開發了網上遊戲平台和社交網站Gamelet,憑藉著專為小朋友打造的遊戲《光暈戰記》廣獲好評。

接著在2012年,緊抓社交塗鴉軟體Draw Something的熱潮,馮彥文打造了一夕爆紅,短時間內即在全球下載次數突破千萬的即時通訊App「Cubie Messenger」,成功在一片App紅海裡脫穎而出。

不過正如同創業一定有低谷,發展陷入停滯的Cubie最後依舊不敵LINE和WhatsApp,最終在2014年遊戲界老將林音加入擔任營運長,與遊戲發行商深度合作後,於2015年宣布重組,改名為「Pal+」,在原本熟人聊天功能之外,導入社群概念並推出論壇。

「我們真的做得有點晚,另外當時背景知識的不足也是一大問題,」談起花費了自己不少心力的Cubie,原本健談的馮彥文突然有些語塞。一下子小小聲說道,也許當時有多一點資金投入會不一樣,一下子又反駁自己說,即便如此要做成還是有些難度,早知道就將做遊戲的那年,拿來早一點做Cubie,最終他慎重其事地總結道,「當時要做成這件事真的不容易,不過我有很多對產業的知識,都是做Cubie時累積出來的。」

Cubie的大起大落,確實留給了馮彥文些什麼。在過去幾年裡,馮彥文陸續嘗試了不少新點子,他繼續瞄準影片推薦、即時影音、音樂協作等領域,創建了5、6個App。也投入過電商領域,賣過產品、做過系統,還經營起按時收費的商務空間「逗點」。

而就在2018年,馮彥文一頭栽進了區塊鏈世界。

千迴百轉,最終踏進了一個超高技術門檻的領域,會不會怕錢燒光?怕不怕自己背景知識不夠多?

「對我來說,都是先踏上浪頭再說!」馮彥文目光篤定,說得決絕,在連續創業失敗之後,他更知道自己為何而戰,也已經非常習慣做創業題目的轉換。

就如同幾年前馮彥文曾撰文反駁了「創業者必須要準備好才能創業」這一觀點,他認為創業本就沒有準備不足的問題,因為創業本就是且戰且走。都說創業總是「九敗一勝」,但若目標只是放在不要成為那失敗的九個之一,創業者只會越來越不願冒險,離成功越來越遠。

因此從踏入區塊鏈領域,陸續推出兩個加密貨幣產品,到今日緊抓這半年的DeFi熱潮,推出新項目Perpetual Protocol,馮彥文一直都無悔。

過去也曾嘗試過多個App項目,如今也在台灣經營DeFi項目CREAM Finance的創辦人黃立成,對於馮彥文先前推出Cubie的成功印象深刻,他曾在受訪時透露,自己十分期待這一次這位創業老將,又會在DeFi領域端出什麼新菜來。

所以這一次,創業老將的新創業題目是什麼?

「一直到2017年CryptoKitties(迷鏈貓)崛起,我們才真正認真看待區塊鏈市場,決定全職換到這裡。」區塊鏈或許不曾是馮彥文心中的創業題目第一首選,又或許說,他從來不覺得什麼是自己一定要做的題目,也從未對自己設限,但區塊鏈,卻是他當下說什麼也要踏上的浪尖。

當時正逢比特幣價格大跳水階段,要下定決心投入並不容易,但過往經驗讓馮彥文決定即知即行。於是馮彥文先嘗試做了他的第一個區塊鏈題目_期權交易平台Cinch,並在之後受邀加入幣安加速器,開發了專為加密貨幣產業打造的會計工具Decore。

2019年,馮彥文到大阪參加以太坊年度最大盛事Devcon,除了見識到以太坊多元的DeFi生態外,也赫然發現大多數團隊關注的不是作帳工具,而是Layer 2、隱私、DeFi(去中心化金融)等議題。

「我們覺得DeFi成長到了這裡,應該要把握成長最快的市場,而不是做已經熟悉但沒有顯著成長的產品,」來自DeFi的機會三番兩次來叩門,讓馮彥文毅然決然轉換題目,在去年11月開始投入永續合約Perpetual Protocol的開發。

而Perpetual Protocol最終也在歷經半年左右的籌資後,順利獲得由Multicoin Capital、Zee Prime Capital、Three Arrows Capital、CMS Holding、Alameda Research,以及幣安Labs的180萬美金資金挹注。

Perpetual跟其他項目有何不同?

原名為Strike Protocol的Perpetual Protocol,是一種面向虛擬貨幣期貨的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協議,適用於所有鏈上資產和鏈外資產。

台灣DeFi項目Hakka Finance創辦人陳品,曾經忍不住感嘆Perpetual的野心之大,因為既稱自己是協議,勢必有讓很多項目串接的決心,另外他也指出,雖然Perpetual作為一種底層金融工具,在路線圖已定的情況下,相對少了很多彈性,但若最終造出一個優質產品,將會是產業裡的福音。

確實Perpetual Protocol目標清晰,創立的初衷就是要解決現行去中心化平台面臨的限制。

觀察到目前提供永續合約槓桿交易的平台,不是用訂單簿模型搓合,就是採用AMM(自動化做市商)的設計,但事實上兩者各有利弊及侷限,因此Perpetual Protocol使用的是一個名為vAMM(虛擬自動化做市商)的機制。

vAMM與Uniswap AMM同樣使用了恆定乘積做市商模型(x*y = k),但是透過加上一個智慧合約金庫與虛擬化的能力,為原本的Uniswap,再加上了20倍的槓桿與多空功能,常數k也不必再受制於注入的流動性,Perpetual Protocol的vAMM還可以透過演算法,提供低滑價給交易者。

目前Perpetual Protocol已在今年9月發布測試網後,於本週上線了已通過智慧合約安全審計之主網。首批將支持BTC、ETH等永續合約產品,後續還可以透過持有治理代幣PERP的社群投票,增加更多的合約類型。

除此之外,為預防出現非預期風險,Perpetual也設有保險基金。在PERP持幣者質押PERP代幣後,Perpetual會將交易手續費的一部分存入保險基金,並將一定金額的交易手續費給予質押者。

金融業是區塊鏈最好的應用場域!

「遲早有天DeFi這樣方便的金融工具,會吃掉傳統金融市場!」創業多次的馮彥文十分看好DeFi市場,並認為沒有一個領域會比金融業更適合運用區塊鏈。

因為像是物流、農業、學歷等,都需要多歷經「上鏈」這道手續,只有在金融領域,代幣本身就可作為金融商品。除此之外,DeFi還可省去傳統中介金融機構收取的高額手續費,這對於投資人來說將是極大誘因。

縱然仍舊有人擔心2017年的ICO泡沫再度重現,但馮彥文自信地說,市場一熱必然會有詐騙的情況發生,相較於當年的ICO,如今的DeFi項目多半是回到傳統新創路線,採取分階段募資,在募資的同時逐步推出產品,而不是一口氣捲走一大筆錢。

「這讓很多新奇的、有趣的事情都正在發生!」馮彥文興沖沖地說道,像是AMM、代幣獎勵等,都是傳統金融沒有的機制,而這半年的流動性挖礦風潮,更是將DeFi推至另一個高峰,也連帶催生了像是SushiSwap這樣的分叉項目以及許多創新的模式。

新項目以及新模式的不斷誕生,讓DeFi市場多了更多值得探索的空間,在DeFi領域的無限可能,讓馮彥文很是著迷,也甘願傾全力投入,再拼一把。

創業者何其多,失敗退卻,甚至不戰而降者亦如過江之鯽,但馮彥文說,一個創業者投入創業可能會有很多原因,可能因為喜歡做這件事,可能因為觀察到需求,但對他來說,看見市場,儘快抓到市場波動,從來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想來未來面對動盪多變的市場,馮彥文還是會一直騎在浪頭,穿越一波又一波的驚濤駭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