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數據上鏈,真能有效保障人民健康嗎?
Dipperin/張詠晴編譯
2019-04-09 17:44

 

伴著互聯網不斷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數據也在呈現爆發性成長的態勢。在如今的環境下,數據為國民經濟、生活、軍事等領域的量化進步提供重要的支撐,極大地改善了社會的效率。

 

以當前的電子病歷使用為例,當前病例記錄並不是由患者自己掌握而是由醫生掌握,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以及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區塊鏈技術的引入可以為數據記錄和身份管理建立標準,比如可以建立全球化的電子病歷區塊鏈,則患者就診等相關訊息(包含本地醫院和醫生的記錄)可以實現統一化,這樣就解決了患者診治過程中的醫療差錯,同時高效的保障通用的個人隱私,真正實現了私人化的電子病歷,還可防止隱私外洩。

 

同時,醫療支付與醫藥安全也是一個重要的場景。面對高昂的醫療開支,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可能不知道某些醫療服務的成本額度,Pokit Dok、Capital One和Gem等公司就提出運用區塊鏈技術設計一個平台,該平台經由智慧合約可以幫助病人預先瞭解自費額度,也可以選擇性的提供預付帳款等服務;基於來源的區塊鏈可橫跨整個供應鏈,追蹤藥品的製造和分銷訊息,從而確保藥品得到適當儲存和處理,並阻止假冒藥品進入市場,像英國的Blockverify便是開展藥品來源試點項目的組織之一,支持醫療專業人員和消費者透過掃描藥品來驗證真偽。

 

可以說,區塊鏈作為一個顛覆性的技術創新,被廣泛視為一個有助於實現監管合規性的卓越平台,這對於醫療產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但是醫療產業畢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產業,動一髮而牽全身,尤其是長期形成的規則與利益,這對於區塊鏈的實際落地都構成了重大的挑戰。

 

首先是醫療健康數據訊息量龐⼤,採集收集比較困難,⽽且推廣也比較困難,三四線城市的推進速度比較慢,不利於數據的上鏈。同時,每個醫療機構都有⾃⼰的⼀套標準和體系,如果沒有加⼊到聯盟中,恐怕還是無法達成共識。現實中,不同的醫院,因為檢驗設備不同、檢驗⽅法不同,⼀定存在著參考標準的差異,讓這些醫院和醫⽣都接受新的標準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

 

其次,醫療數據上鏈需要更多的醫療機構和企業達成共識才能發展起來,私鏈或聯盟鏈興許是最好的形式。加⼊到區塊鏈上,醫療數據是可以分享的,且該分享是可控範圍的分享。加⼊聯盟的企業和醫療機構,都可以查看鏈上的醫療數據,但會需要獲得⽤戶的私鑰授權。這也為醫療數據的透明提供了可追溯性,任何企業和醫療機構都會有訪問記錄,⽅便查詢且不可篡改。這個過程中,需要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持和認可,應該讓醫療數據訊息上鏈正規化和法制化,否則會讓不法分⼦有可乘之機。

 

此外,從源頭防⽌作假存在困難的情況下,可以引⼊物聯網技術,設備直接上傳數據。這樣存在可信第三⽅,比如醫療監管機構、醫療設備檢測機構等,再配合區塊鏈技術保證傳遞過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可以真正地保證醫療數據的真實性。

 

類似於總部位於瑞士的Healthbank,只是將患者生成的健康數據與更多傳統醫療訊息進行集成的眾多組織之一。Healthbank區塊鏈可以從可穿戴設備和其他設備中提取數據,例如睡眠模式、血糖和心率,也可以從醫生診斷、醫療記錄和醫療設備提取相關訊息,並且可以儲存這些數據和訊息。

 

當然,醫療產業的健康發展關乎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並且市場潛力巨大有極大的潛在利益,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國內外關於醫療數據的項⽬必然會更多,未來利⽤區塊鏈技術進⾏相關的操作,會使醫療市場更規範、更健康、更合理,最終會降低醫療產業存在的風險,提⾼⺠眾的就醫效果。

 

醫療上鏈,或許也是保障人們健康的另一個有效措施。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醫療上鏈,健康能否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