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正夯,中國會錯過這隻未來的獨角獸嗎?
魏然/weidaran/張詠晴編譯
2018-11-14 17:29

 

我們看到,最近在傳統的銀行和大資管產業,哀鴻遍野,而在新興的幣圈和鏈圈,賺錢卻如呼吸般簡單。這絕不像某些文章所宣稱的,是簡單的賭場或騙局。

 

產業在更新換代,傳統產業的沒落,與之對應的是傳統融資工具的沒落。銀行和影子銀行的信貸,投向主要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項目,在房地產交易被鎖死,以及「去槓桿嚴監管」的大勢下,這條老路很難走了。

 

而銀行業務受互聯網公司第三方支付+理財的衝擊,在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方面的用戶體驗,還有提供小微貸款的徵信效率,都遠不及某些互聯網公司。隨著去現金化的進程,銀行將從一個地點逐漸演變成一種行為。

 

而說到股票,中國的互聯網獨角獸(阿里巴巴、騰訊、微博、京東、陌陌、網易、攜程)都依託VIE架構,在海外上市。所以說相當於互聯網和資訊時代的真正值得價值投資的企業,都不在大陸的資本市場。

 

在未來,資訊產業,延展到遊戲、電競、內容、數位貨幣這些會誕生一批新的獨角獸企業。就比如當今湧現的新的以社群和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形式出現的眾多區塊鏈項目。

 

這些項目在A股IPO退出的框架下,面臨週期過長、審查過程太過繁瑣、上市成本高昂,整個內資券商的服務體系,也都難以滿足這種新形態公司的要求。

 

所以我們看到,他們依舊在謀求美元/外幣基金的早期融資,並在探索在海外設置機構,以Token Economy的模式做幣權融資。這是在新的公司形態,比如社群化的公司誕生的背景下,相應誕生的符合其要求的融資模式。

 

正如法人制度、有限責任制度、股份制度的誕生和海外殖民擴張分不開一樣,需要把商人的個人財產和公司主體的財產分離,需要把公司的資產分割成小塊,才能激勵更多人參與,這都是滿足比如東印度公司這種跨國企業擴張的融資,需要而必然產生的。

 

生產力的變化會引發生產關係的變革,引發組織形式比如公司的形態的演變。

 

資產被映射為數字,現金流被打包成ABS產品,大宗商品被ETF化,放在公共平台上面對大眾交易,這種玩法其實並不新鮮,而且可以極大提高交易的效率和頻率次數。Token和ICO則將衍生金融工具和資本市場的概念去國家化了,因為網路空間目前沒有建立明確的邊界和法規,你方唱罷我登場,總有支持的國家和地區可以融資。比如白俄羅斯、日本、瑞士、杜拜,都在鼓勵企業發幣,並給新型企業發放營業執照,甚至免稅。

 

互聯網打破傳統國家邊界,幣權融資則可以打破傳統國際貿易和資本市場的諸多邊界,瞬時的智慧交易,隨時隨地發生。

 

當前有逆全球化趨勢,但商業和技術帶動的民間全球化的勢能,依舊強勁並需要渠道釋放。全球進入上一輪擴張週期的尾聲,量化寬鬆結束,美元收緊,導致各國日子都不好過。

 

但資本依舊得尋覓資產追求利潤,貨幣別的流向被堵死,但對高收益的投資品的需求,不可能變。

 

所以,短期裡看,傳統產業的頹勢,「去槓桿嚴監管」的強控金融風險的背景,促成了新興產業、另類投資和代幣市場的狂熱,兩者是聯動的。

 

但這並不簡單是短期的投機行為。在未來,社群化企業的融資模式,會慢慢演變為幣權+股權,美元基金和機構投資者已經入場了,避險基金也已經盯住比特幣期貨,發幣成為美股和A股上市企業的概念炒作主題,也有望成為新的跨國融資渠道。

 

在過去,大陸的投資者已經錯過了互聯網浪潮的獨角獸,我們真的又要將價值互聯網時代的未來的獨角獸逼走他鄉嗎?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數據供給側大革命: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金確權和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