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中本聰的願景,得先深入探討白皮書!
蒙特卡洛/張詠晴編譯
2018-11-28 16:50

 

比特幣白皮書可能不是中本聰全部的願景所在,但至少也是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所在,是具有最廣泛社會共識的部分所在。

 

白皮書內容與框架

 

要瞭解中本聰願景的具體組成,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白皮書。

 

比特幣白皮書的標題叫做《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我個人認為,這個標題就已經非常簡單直接的寫出了中本聰願景的具體內容,也是比特幣的真正意義所在。

 

首先它是一個電子現金系統,但是和之前的Hash Cash等電子現金系統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是真正實現了點對點,而不需要依賴於第三方。

 

如何實現不需要依賴第三方的呢?就是接下來的一二三四五六這幾個章節做介紹:

 

第一節是導言,相當於總的介紹。

 

具體細節從第二節開始,先介紹了什麼是比特幣,說比特幣本質上就是一串數位簽章,是對交易的哈希值和公鑰的簽名,並具體的介紹了交易的結構。

 

第三節講了時間戳伺服器,這是在第二節交易與簽章的基礎上,加上了時間戳,形成了鏈式數據結構,「每個時間戳都在其哈希值中包含了上一個交易的時間戳,從而形成一條鏈,鏈上每條新增的時間戳,都在增強之前存在時間戳的效力」,從而形成了區塊鏈的基本框架結構。

 

第四節工作量證明,工作量證明就是對第二、三節中得到數據整體的哈希值進行運算,得出一個隨機數,使得最終的哈希值前面的數字出現很多零,這種計算本身沒什麼實際意義,可以起到對難度的控制與調整。計算的勝出者,擁有系統數據的記帳權。

 

在第五節中主要講了網路,主要說的是,如果在工作量證明中出現了競爭關係,比如兩個節點同時出塊的情況下,怎麼辦?

 

文中提到了「最長鏈法則」,最長鏈法則與工作量證明一起,成為了比特幣分散式共識的最核心部分。

 

第六節的激勵講述了比特幣的生成、發放以及比特幣內置的經濟激勵與博弈系統。

 

之前有一篇文章流傳很廣的文章叫做《最小可行性區塊鏈原理解析》,是從技術原理上提出了實現一個區塊鏈的最小可能性。而比特幣的第二三四五六節,環環相扣,從單個交易,到鏈式結構,到工作量證明,到網路,再到激勵,活脫脫的就是一個完整的最小區塊鏈模型。

 

至於後面的七八九十十一,分別是釋放硬碟空間、簡化支付驗證、面額的合併與分割、隱私與計算,這些都是區塊鏈配套的技術。

 

整個白皮書非常的簡潔,沒有一句廢話,是上乘的論文作品。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真正的中本聰願景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