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契約的分裂非常少見,那麼比特幣的「分叉」呢?
橙皮書/張詠晴編譯
2018-12-29 08:30

 

社會契約的演進包含社會體制的形成,契約執行,執行偏離以及崩潰四個過程。傳統的社會契約由中央集權機構來執行,權力的集中會導致權力的濫用,導致執行偏離共識,最終機構可能會被推翻。

 

對應到比特幣,社會契約就是所謂的共識。比特幣是一種以技術加持的更好的共識執行方法,比特幣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共識的價值,但它並不能改變共識。

 

比特幣技術層面的分叉對應的是社會契約的分裂,作者認為社會契約的分裂非常少見,理論上新分叉的比特幣毫無價值,因此分叉並不會影響比特幣對共識的執行。

 

事實上,分叉往往與經濟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分叉後的加密貨幣並非毫無價值。作者所推演的是一個終極形態,抑或是推演中有未及之處,這是本文留給我們的思考空間。

 

法幣是一種社會契約:人民賦予國家對貨幣供應和其他重要職能的控制權。反過來,國家利用這種權力來管理經濟,重新分配財富和打擊犯罪。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比特幣也是透過社會契約來實現的。

 

比特幣分叉是否會危及「無通脹」這個規則?

 

另一個著名的哲學問題圍繞「分叉」這個概念。比特幣的協議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複製並更改協議,這被稱為「分叉」。但是,如前所述,這些更改僅針對協議層,而不是社會契約層。如果不先改變社會契約層的規則,新分叉的比特幣的唯一結果就被網路驅逐。

 

如果你想分叉比特幣,又不想讓新分叉的網路立即死亡,你必須首先讓社會契約分叉。你需要盡可能多地說服網路中的人,讓他們與你一起更新規則。這種分叉很少,也很難實現,因為它們需要數以千計的人跟隨,有點類似總統競選活動。

 

同樣,關鍵是要知道加密貨幣的所有價值都源於社會共識,它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協議分叉並不等於社會契約分叉,因此我們默認新加密貨幣毫無價值。社會契約本身極少分裂的情況下(比如比特幣現金從比特幣中分離出來),你最終會得到兩個較弱的社會契約_與舊的契約相比,分叉後的兩個網路的追隨者都更少。

 

廣義的貨幣和比特幣,都可以看作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契約。比特幣也不是新契約,它只是契約的新實現方式,這個契約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與之前的嘗試相比,比特幣的實現方式有一個顯著的改進,在於它為自己的安全創造了一個超級競爭市場。

 

比特幣的社會契約層和協議層是相輔相成的,它們的關係使我們能夠稍許理解規則變更、分叉或協議漏洞等概念。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比特幣是一種可自動執行的社會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