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的勝利?從區塊鏈來解讀為何勇士可以擊落火箭
星球日報/張詠晴編譯
2019-05-13 18:34

 

其實勇士隊的勝利是「系統」的勝利,是一個嚴肅的「區塊鏈」問題,勇士的系統「容錯性」更高,勇士是「非中心化」的系統優於火箭「中心化」的系統,才是勝負的底層邏輯。

 

  • 區塊鏈系統的「容錯性」

 

包括區塊鏈在內的分散式系統需要有一定的容錯性。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設計的目的是讓由多個不可信節點組成的網路中取得可信性。共識機制非常必要的假設一些流程和系統有較高的延遲,無法有時效的溝通,因此共識機制需要有一定的容錯性。

 

區塊鏈系統的節點可能源於多種原因而失效,比如「靜默失效」(處理器到達使用壽命後無法工作),又或者系統無法終止,永久性產生常量值流或看似隨機值的流。對容錯的惡意挑戰也屢見不鮮,包括某些非偶然性的合謀攻擊:比如51%攻擊、硬分叉攻擊、雙花攻擊,女巫攻擊以及DoS攻擊等等。容錯性就是要在各種問題出現的情況下,依然不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說到分散式系統的容錯,就不得不提著名的「拜占庭容錯」,早在1982年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failures)由美國電腦科學家萊斯利·蘭波特在論文《ACM Transactio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中提出的點對點通訊中的基本問題。含義是在存在消息丟失的不可靠通道上,試圖透過消息傳遞的方式達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對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設通道是可靠的。這個難題就是現在家喻戶曉的「拜占庭將軍問題」。在飛機引擎系統、核電站和幾乎所有行為取決於大量感測器結果的系統,都需要拜占庭容錯。用來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的拜占庭容錯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BFT)就是最早的「共識機制」了。拜占庭容錯系統在很多場景都有應用,在區塊鏈應用中,一般適合於對強一致性有要求的私有鏈和聯盟鏈場景。

 

所以,在區塊鏈的世界,「高容錯」= 高穩定性

 

勇士非中心化系統

 

金州勇士是非中心化的網狀系統。反觀休斯頓火箭,是一個進攻以哈登為中心節點(哈登的回合佔有率達到了35.2%),防守以塔克為核心的接近中心化的系統。而防守一個中心化的體系,相對是比較容易的。

 

效率值來看,網狀多中心的勇士隊是更高效的球隊,季後賽效率值排行中,杜蘭特31.1的效率值排名聯盟第三,哈登28的效率值排第5,而柯瑞23.5和格林的23.4分別排在聯盟的11和12位。前20中3位勇士的球員支撐了多中心的體系,而火箭只有哈登1位排入前20。

 

火箭的戰術是以球星單打為主的,而勇士多中心的體系是以傳導球為主的。季後賽助攻來看,死亡5小中的4個人場均助攻數排進聯盟前30,其中格林場均8個助攻季後賽排第4,柯瑞5.1個助攻排第15,杜蘭特4.9個助攻排第17,伊古達拉也有4個助攻排進了前30。反觀火箭,只有哈登和保羅2人排進了前30(哈登6.6個助攻排第9,保羅5.5個助攻排第14)。

 

舉這兩組簡單的數據,想說的是勇士的籃球體系,是多中心體系,是一個由傳導分享球組成的網狀體系。而今年的火箭對是進攻以哈登為中心節點,防守以塔克為核心,保羅為弱核心的線性系統。所以大家不要再指責哈登了,中心節點再強大,遇到了勇士這樣的多中心系統都是佔下風的,想想詹皇的能力和在前面幾年總決賽刷的數據,14-15賽季顛覆的詹皇35.8分、13.3助攻、8.8籃板的神跡還是輸。多中心化的系統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結語

 

勇士的系統「容錯度」更高,奪冠的「機率更高」,勇士是「非中心化」程度更高的網狀系統,與中心化的火箭相比,更擁有系統性的優勢,這才是比賽勝負的底層邏輯。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勇士勝火箭根源是區塊鏈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