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正「涼」,但投資人真的無路可走了嗎?
區塊鏈資訊/作者:邢萌/張詠晴編譯
2018-10-27 09:00

今年以來,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監管部門重拳出手,打擊ICO、提示風險、規範市場秩序,其力度空前。那些以ICO,或者區塊鏈名義行圈錢之實的亂象,逐步式微。而放眼全球,作惡的ICO融資,也似有涼涼之勢。

 

鏈塔智庫的首席分析師于睿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ICO的天然癥結點,在於因區塊鏈項目資訊不透明導致的風險、投資者的認知有限、資訊不對稱,也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此外,募集資金無法得到切實的有效監督,這會使得ICO游離於監管之外,為市場經濟秩序帶來隱憂,反過來也抑制了區塊鏈產業發展。

 

「涼涼」的幣圈ICO

 

值得注意的是,放眼全球,作為區塊鏈項目最主要的融資方式,ICO融資如今似有「涼涼」之意。

 

日前,鏈塔智庫在《2018年前三季度首次代幣發行融資分析報告》中指出,全球首次代幣發行融資潮逐漸消退,目標融資額隨月份遞減,9月份融資額與1月份相比,減少了89.5%。

 

據鏈塔數據,《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今年全球ICO融資額峰值為6月份,當月數值為29.13億美元;谷底則為9月份,為1.64億美元,與6月份數值相比,下降了94.37%。

 

此外,2018年前三季,全球有1910個項目宣告首次代幣發行融資,但僅有863個項目成功,其達成率為45.18%。而今年9月份總融資項目數量為159個,實際融資55個,首次代幣發行達成率僅為34.59%,創下年內新低。

 

可見,幣圈ICO「涼涼」並不是一句空話。

 

面對正處早期的區塊鏈產業,資金是不少區塊鏈項目前期發展的最大障礙,除去ICO,還有哪些融資途徑適合區塊鏈項目?

 

鏈塔智庫認為,隨著監管不斷成熟,新的投資方式也不斷產生,目前不同機構,也從不同角度對區塊鏈項目融資方式作出創新,可大致分為三類,分別是從合規、技術、債權角度出發的創新融資方式。如債權角度,是將融資方式明確為債權,便於界定和控制風險,代表方式是首次債券發行ILP。

 

不管哪種融資方式,都會面對一個問題,即風險、效率二者權衡,于睿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道,對風險控制嚴格,可以保護投資人,但提高了項目門檻,審查流程將消耗更多時間資金等成本,反過來降低對項目方的吸引力;過度追求效率,會吸引大量高風險項目,投資人又避之不及。

 

「區塊鏈項目融資,在出現能解決平衡的新方式之前,還是應該認真按傳統項目的思路來發展,即找到合理的估值模型,慢慢釋放股權或其它權益。」于睿進一步補充道。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全球ICO融資遭遇『最熊』時刻 9月份融資額及達成率創年內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