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比特幣變得更強大,得先克服一些阻礙!
Wendy/張詠晴編譯
2018-10-29 14:45

距離中本聰發布比特幣白皮書,並把加密貨幣的概念帶給這個世界,已經將近10年了。他提出的「去中心化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是極具開創性的,一個能夠重構全球金融機構的體系。

 

10年之後的今天,加密貨幣市值已經達到了近2090億美元,流通中的代幣數量,也早已超過1000種。

 

如果說這是一種成功的話,那麼中本聰的願景似乎還沒有完全實現。儘管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詞已經成了流行語,其知名度也很高,但真正瞭解這個概念的人,依然只限制在少數群體。

 

《彭博社》預計,大約有1000名用戶,持有約40%流通中的比特幣。在加密貨幣實現全面普及之前,我們還需要克服一些阻礙。

 

監管

 

加密貨幣社群中的許多人,都對監管嗤之以鼻,但如果政策制定得當,監管帶來的改變是非常有利的。

 

加密貨幣還很年輕,很多國家的政府,依然在尋找合適的監管方法。而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加密貨幣市場非常「自由」,儘管這有助於鼓勵進一步創新,但毫無疑問還是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現階段,任何人都能創造一種新的加密貨幣,並且募集巨額資金,同時還不需要擔心項目失敗所需承擔的後果。這一點極大地降低了市場信心,因為很多投資者無法分辨項目本身是否合理。

 

除此之外,機構投資者也因此對這個市場望而卻步,畢竟是否符合規範,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波動性

 

每天10%到20%的價格波動,在加密貨幣領域已經是見怪不怪,與法幣相比,大多數加密貨幣的波動性非常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找到方法去緩解這種不穩定性,有助於讓加密貨幣走向主流。

 

現階段願意接受加密貨幣支付的消費者和商家,都可以說是相當勇敢的。大多數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性,意味著消費者需要承擔「過度支付」的風險。

 

實用性、易用性、使用門檻

 

儘管加密貨幣已經有了部分主流用途,也有一些投資者對其交易和投資很感興趣,但加密貨幣依然沒有進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主要的原因或許是要將加密貨幣用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實際。

 

價格波動性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問題在於,沒有商戶願意接受這種支付方式。如果人們無法找到加密貨幣的應用場景,那麼其作為電子現金的價值,也就幾乎為零。

 

除此之外,獲取加密貨幣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還是比較難的,加密貨幣依然是少部分技術人士的「玩具」。

 

儘管有很多方案試圖透過第三方服務,來鼓勵比特幣的花費,例如禮品卡和比特幣ATM等,但這一過程通常帶來了更多的摩擦,用戶體驗也不太好。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讓比特幣變得更強大,要做到這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