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核心開發團隊為何會走向分歧?
白話文區塊鏈 / 鍾佩慈編譯
2018-10-16 12:46

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是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領導者,也是中本聰消失前,少數幾個還有保持聯繫的人之一。同時,他也是江湖人稱「中本聰的繼承人」、「比特幣的養父」。

 

CIA

 

2011年,加文·安德烈森在BitcoinTalk論壇上發了篇貼文,說要向CIA介紹比特幣。

 

沒錯,就是那個特工成堆的CIA。沒想到「科普進萬家」活動,竟然科普到CIA頭上來了。

 

這可把論壇裡的人都給嚇壞了。

 

人們紛紛開始猜測,加文·安德烈森是不是被CIA盯上了?比特幣是不是要被打擊了?

 

於是很多人都勸他別去,但他自有他的道理。

 

加文·安德烈森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可以消除人們對比特幣的誤解。

 

比特幣基金會

 

同年,為了更有效地推廣比特幣,加文·安德烈森提議要成立一個非營利的比特幣基金會。此舉得到了社群的廣泛支持。

 

隔年,比特幣基金會正式成立,加文·安德烈森任為首席科學家,其他初始成員還包括Mark Karpeles——門頭溝交易平台的CEO。

 

分歧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加文·安德烈森花在項目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在2014年4月7日加入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Wladimir van der Laan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加文·安德烈森不僅不寫代碼了,連討論和代碼審核也不參與了。」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加文·安德烈森為了比特幣的發展操碎了心,既當「爹」又當「娘」,除了寫代碼還要進行宣傳。

 

但其他開發者可不管這些,他們認為,加文·安德烈森作為首席科學家和主要開發者,不夠稱職。

 

比特幣的核心開發團隊與加文·安德烈森之間的分歧開始顯現,以至於比特幣區塊大小的問題出現時,直接導致了他們矛盾的爆發。

 

比特幣在經過幾年的發展後,使用比特幣的人數比以前多了很多,比特幣網路也開始變得擁堵,原本1M大小的區塊已經無法滿足需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加文·安德烈森認為,應該要提高區塊的大小到20M,也就是所謂的「擴容」。

 

然而,其他開發團隊成員對此又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擴容會導致中心化,因為擴容需要更多的頻寬、性能更高的CPU,而這會導致只有那些財力雄厚的少數人才可以進行擴容,財力不足的礦工則會被淘汰。

 

2015年,加文·安德烈森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了數篇貼文,闡述了他對擴容問題的看法。

 

這個行為激怒了開發團隊的其他成員,他們認為,有什麼事我們內部要先一起討論解決吧?你把它公開幹啥呢?這不是讓我們出醜、給外人看笑話嗎?

 

核心開發成員之一的Lombrozo說:「這不是關於區塊大小的問題,而是溝通流程的問題。」

 

沒想到老美也有「家醜不外揚」的說法。

 

在「擴容」問題上,雙方各執己見,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社群也分成了兩派,進行了幾年的爭吵。即使到了2018年,依然沒有定論。

 

而這也直接導致了2017年的比特幣分叉。

 

在擴容問題上得不到開發團隊支持的加文·安德烈森,後來轉而支持大區塊的BCH。

 

本文為火星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中本聰的繼承人,比特幣『養父』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