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人際關係數位化,Seele神經共識算法打造公有鏈
劉怡妤
2018-09-13 11:30

區塊鏈行業者深化行業交流與腦力激盪,台大資工系教授廖世偉於台大舉行公鏈賦能產業研討會,邀來Seele首席科學家畢偉進行交流,讓與會業界人士與學子交流、學習。廖世偉表示,未來科技勢必仰賴雙引擎AI(人工智慧)與區塊鏈,而AI是將人的思維數位化,區塊鏈則是人與人間關係的數位化,預料人類數位化趨勢進程將成為區塊鏈產業發展重要動力。

 

 

廖世偉分析AI與區塊鏈所適合的切入者,AI須仰賴大數據(Big Data)、巨量計算(Big Computes),才能讓機器進行深度學習後才能達到AI。因此,AI成為掌握數據的大公司才具發展條件的領域,反觀區塊鏈則因分散化等特性,且重在協議與共識演算設計,小公司具發展機會。

 

廖世偉表示,區塊鏈產業快速變化,去年下半年行業瘋狂迷戀貓(Cryptokitties),而迷戀貓實際上就是ICO(首次代幣發行),每隻貓都各自為Token(代幣);而今年上半年流行趨勢為交易所掀起的幣改。幣改類似台灣20年前由政府推動的股改,因上市櫃公司資訊不透明,包含股東、員工均不清楚公司真實營運與獲利,導致股東、員工等相關人被剝奪,所以當年股改要求公司公開透明。

 

而現今幣改如同當時的股改,廖世偉預期效力將因區塊鏈特性與智慧合約讓幣改效益更為強大,主要因Token較股票更有彈性,股票有固定的股數、張數,而幣改基於區塊鏈賦予生產過程中所有利益相關者展現權益,促使所有相關人都得以表彰權益,賦予更多調度積極性,由於生產關係改變使得參與者更積極參與以爭取獎勵。

 

 

Seele共識算法靈感源於人腦運作

 

畢偉點出目前區塊鏈在效能、可擴展性、不公平挖礦、欠缺應用,為目前區塊鏈公有鏈尚待解決之處,團隊開發Seele公有鏈由底層協議進行優化,所採用神經共識算法的靈感來自於人腦內部運作。

 

Seele使用ε-differential agreements(EDA共識決),畢偉表示,EDA適用於大規模且分散式環境中進行異步處理與分類數據,並藉此加速網路中的所有節點達成共識;Seele提出Heterogeneous Forest Network(HFN異質森林網路)打造區塊鏈生態系統,透過針對不同應用領域經優化的子網組建成生態系,各子網獨立處理不同服務場景,並透過跨鏈、跨域協議串連。

 

 

畢偉表示,Seele網路安全性高,且在大規模、多節點下仍維持高效,並與當前區塊鏈生態系統兼容,而Seele神經共識算法將容錯率從33%提高到40%,且神經共識算法可根據參與節點量而更快速進行分類與異步處理,不因節點增加而放慢。期待區塊鏈未來發展出創新治理機制,結合效率、公平性,讓各種共識算法共存,並相互支援代幣系統等,打造創新技術生態系。

 

本文為陽光衛視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人際關係數位化 Seele神經共識算法打造公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