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區塊鏈將為銀行業全方位賦能
區塊鏈資訊/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記者:陸宇航/張詠晴編譯
2019-12-09 17:59

在全球主要國家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正在加速搶佔跑道。而隨著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技術,區塊鏈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創新不斷提加速。

值得關注的是,區塊鏈技術為金融產業構築全新的信用機制帶來了可能。銀行業加快佈局並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運用,鞏固和培育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高水準成長,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今年以來,銀行業應用區塊鏈技術開展了豐富的實踐。近期,首個中國「國家隊」區塊鏈服務平台落地,12家銀行加入了區塊鏈服務網路發展聯盟。這意味著,區塊鏈底層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可以預見,未來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將使區塊鏈技術在發展數位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12月1日,由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移動、中國銀聯等發起的區塊鏈服務網路發展聯盟,在杭州舉辦首屆區塊鏈服務網路合作夥伴大會,就區塊鏈服務網路(以下簡稱「BSN」)發展及運用BSN助力城市治理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事實上,除了加入由「國家隊」的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進行頂層規劃的BSN外,銀行業在區塊鏈領域動向不斷。11月28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在全球銀行業,超過100 家銀行進行了區塊鏈應用探索和佈局。中國商業銀行數年前啟動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運用,應用區塊鏈技術革新信貸業務、跨境業務、中間業務和政務民生服務等領域。 

打破資訊不對稱瓶頸

「信貸業務一直受到資訊不對稱、管理成本高、授信和用款場景線上化難度大等問題的困擾。區塊鏈技術將歷史交易數據映射到區塊鏈平台中,由平台自動累積企業和貸款客戶的交易記錄, 創設可審計和共享的記錄,並基於記錄提供融資服務,有效減弱了資訊不對稱程度。」《報告》指出,銀行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重塑供應鏈金融、抵押貸款業務模式,從而減弱信貸業務資訊的不對稱程度。

各銀行在該領域開展了豐富的實踐。江蘇銀行將區塊鏈與物聯網倉庫監管技術結合起來,儲存質押物狀態訊息,並整合了行內信貸管理系統、供應鏈系統等多個系統業務數據,透過對押品狀態訊息的比對,分析確定質押物出入庫活動是否正常。

「比如質押物出庫時,江蘇銀行節點會監控到質押物出庫訊息,並將訊息發送給供應鏈系統,供應鏈系統立即對質押物狀態進行校驗,當此質押物仍然處於質押狀態時,則會發出警報通知客戶經理,從而實現遠端監控質押物狀態,降低融資業務風險,開創了貸後管理的新思路。」截至10月末,針對無錫物聯網動產客戶,累計投放貸款突破60億元,目前未發生一筆不良紀錄。

為獲取真實、全面、準確的小微企業經營數據,眾邦銀行運用區塊鏈分散式帳本加密安全、智慧合約、防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以及物聯網智慧監管、智慧標籤、資訊化等技術手段,採集小微企業日常經營數據,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四流合一,形成數據閉環。

此外,《報告》顯示,農行建立了基於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將涉農電子商務、供應鏈融資、網路支付等系統打造成聯盟鏈。平安集團在 IBM 區塊鏈框架基礎上對「壹帳通」進行客戶化改造,搭建「帳鏈」平台。在黑名單共享、供應鏈金融、金融機構一帳通、小微企業貸款平台、資產平台等多場景投入使用。蘇寧銀行推出動產質押融資平台,依託區塊鏈技術,實現大宗貨物出入庫記錄即時查看,提升信貸前後台的風控能力。微眾銀行則推出跨機構聯盟鏈,增強其「微粒貸」 產品風險識別能力。

助力多項業務開展

以往,由於銀行間跨行貼現業務的客戶資訊及業務資料無法快速、高效、安全傳輸,使得跨行貼現業務很難推廣。

為解決該痛點,江蘇銀行「蘇銀鏈」平台以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支撐,進行票據和貼現資訊的傳遞,破解傳統業務模式中持票客戶的身份認證問題、客戶資訊健全問題以及企業與銀行間、銀行與銀行間的資訊信任等問題,在方便客戶的同時,也豐富了票據承兌模式。

透過與中國國家大型電網企業合作,該行結合用電場景創新推出「電e寶」產品。「用電企業所登記的資訊被記錄在「蘇銀鏈」的分散式帳本中,並發送給貼現銀行,從技術上排除了數據被篡改、被偽造的可能性。同時,貼現辦理銀行透過將票據實物資訊與區塊鏈上的資訊進行對比,提高了票據業務的真實性與合規性。這樣一來,用電企業只需透過線上操作,即可利用手上持有的票據來衝抵繳納電費。」該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10月末,該行總計貼現超5000筆,累計發生額超過30億元。

從江蘇銀行的實踐中可以看出,在區塊鏈技術的助力下,銀行數位票據交易平台建設實現提速,為中間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該技術也有效帶動跨境貿易支付、貿易融資及清算系統發展,解決銀行跨境業務難題。

《報告》顯示,郵儲銀行借助「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台」,順利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首筆次級市場福費廷跨行交易。招商銀行實現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全球現金管理領域的跨境直聯清算。建行打造「區塊鏈+貿易金融」, 與IBM合作開發了基於超級帳本的區塊鏈銀行保險業務平台,成為中國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國際保理業務的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在10月正式發布了其區塊鏈貿易金融平台的升級版——「BCTrade2.0區塊鏈貿易金融平台」,升級平台功能、豐富平台場景,提供體驗更好的貿易金融服務。建行副行長紀志宏撰文表示,該行區塊鏈貿易金融平台較好地解決了傳統貿易金融服務不充分、需求不滿足的缺陷,同時也形成了更高效的風控體系,上線以來累計交易量近4000億元,讓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與新金融「牽手」。

拓展金融服務邊界

在區塊鏈服務網路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國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表示,BSN能夠推進互聯網的價值轉型與能力升級,成為國家經濟全球發展戰略的資訊化基礎設施,為智慧城市建設和數位經濟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區塊鏈技術為銀行業提供了拓展金融服務邊界的技術可能性。「在政務、民生、教育、 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金融場景生態構建方面,區塊鏈技術能給用戶帶來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服務。」《報告》顯示。

「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理念,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科技支撐,區塊鏈很好地體現了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價值取向。」紀志宏表示,以建行「住房鏈」為例,區塊鏈技術為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的租賃合同數據上鏈、租賃房源資訊同步更新等功能,提供了技術支撐,為政府監管部門、租賃企業、中介機構、出租人、承租人及金融服務機構等各方,構建起一個可信可靠、互利共贏的住房租賃生態圈,形成了科技賦能金融、金融賦能社會的良性循環。

作為中國國內較早開始區塊鏈技術研究與實施落地的銀行,江蘇銀行依託「蘇銀鏈」平台,與外部單位合作推出了「鋼銀鏈」「我的南京app普惠金融」等服務,透過區塊鏈科技,不斷創新服務。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中行發布《2020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區塊鏈為銀行業全方位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