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頻現,區塊鏈產業的出路在哪裡?
岩漿桶/張詠晴編譯
2020-04-08 10:20

在2019年阿里雲棲大會上,螞蟻金服集團副總裁、智慧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曾說過,區塊鏈上鏈量將是數位經濟時代的重要指標,上千萬日活的區塊鏈鏈應用將會出現,但是需要四個核心的技術問題:性能、安全、成本、連接。

我挺贊同這個觀點,上鏈量是衡量區塊鏈業務和用戶活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這個上鏈量一定是真實的才有意義,我指的真實是這些活躍用戶來源於真實的需求,有真實的業務需要,而不是「為了上鏈而上鏈」。

千萬級別的性能指標以目前的技術能力而言,並非不可達成,反倒是如何實現千萬級的用戶累積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現在看還是缺乏這種能夠匯聚大規模用戶的應用,所以如何抓住用戶的真實需求,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千萬日活到底難在哪??

其實千萬日活對於區塊鏈本身的性能要求,可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誇張,那麼千萬級日活是個什麼概念呢?

透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就可以知道,如果TPS可以達到250筆/秒,就意味著24小時的交易量可以達到2000萬筆的水準(250×60秒×60分鐘×24小時=2160萬),因為大多數應用都不會24小時處於高頻交易的狀態,一般有12個小時就應該滿足系統的需要了,所以2000萬除以2,正好1000萬。

也就是說TPS達到250筆/秒就夠用了,這是很多區塊鏈平台都可以達到的性能要求,並不是所有平台都需要追求百萬級的TPS,對於平台來說考量TPS需要結合業務,相對TPS而言,做好業務的頂層設計是一個比TPS重要的多的問題。當然千萬交易量並不等同於千萬日活,而我們上邊舉的例子中TPS也不過才250,對於很多技術平台而言,1000甚至幾千的TPS現在都可以很容易的達到。

關於四個核心的技術問題:性能、安全、成本、連接。

性能問題我們剛才已經討論過了,如果有合適的場景規劃和架構設計,性能的問題並不難解決。

安全的問題是個大問題,有時候對於金融產業,比如銀行而言,任何安全隱憂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如果被銀監會在例行的檢查中發現,即使這種隱憂還沒有形成實際的危害和損失,銀行都將受到銀監會的嚴厲問責,並會被要求限期整改。

如果真出了安全問題,那可能就不是簡單的批評教育問題了,而是烏紗帽落地甚至鋃鐺入獄了。所以,金融產業嘗試採用新技術需要下很大的決心,廠商必須在安全性上有足夠完整、全面、能經受住考驗的解決方案,才能打消銀行客戶的顧慮。

成本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成本可以簡單的分成兩部分,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企業上鏈的直接成本,包括伺服器採購、軟體採購、系統開發、實施等成本。而間接成本則比較複雜,比如為了上線區塊鏈平台,那麼很多平台可能需要改造,網路和安全設備可能需要升級,很多業務需要進行調整,而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付出成本,也有一定的風險,所以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客戶的決策。

這就要求區塊鏈平台有更好的兼容性、擴展性,能夠更全面的理解客戶的需求和難處,只有這樣才能更容易的被客戶所接受,從而降低區塊鏈技術被採納和應用的難度。

連接問題是個業務問題,確切的說是構建生態的能力,把不同的「生產者」和「消費者」聚攏到一個平台上,對接多方的需求,連接多方的價值,實現價值的輸出和流動,這對平台方的綜合運營能力是個巨大的挑戰。這個平台方可能是個公鏈,也可能是個銀行或者保險公司,由他們去運營這個生態,而區塊鏈只是底層的技術,是工具屬性。

在新技術的發展史上,只有真正有實用化意義的技術,才能真正發展下去,對於區塊鏈產業也是一樣,這才是產業的命脈所在,也是幣市的希望所在!

沒有什麼比場景創新更重要

對於很多人來說,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的好處,因為區塊鏈可以分散式記帳、數據不可刪除、不可篡改。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是正確的。但是如何把技術上的好處,轉化成合理的場景其實才是真正的大問題,也是區塊鏈產業目前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個令人激動的項目,最後都做的不好,甚至銷聲匿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我們有時可以參考一下同樣作為新興技術的大數據、雲端運算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過程。

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企業管理歷史數據,對之進行分析,從而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膨脹規模加速,大數據技術透過分散式數據庫、並行數據庫等手段,還能很好的解決大規模數據的管理和分析問題,雖然在預測領域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總歸解決了企業大部分的數據管理問題。

雲端運算透過對物理資源的虛擬化,可以為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的彈性擴展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大幅的降低企業的IT建設成本、難度和風險。有了雲端運算技術的加持,用戶可以省略掉複雜的IT基礎建設過程,不用再自己去建機房,只是在需要的時候,購買雲端運算廠商的服務就好了。就像以前的人喝水要自己打口井,而現代人只需要在買好的房子裡裝好自來水龍頭,然後擰開就可以有水喝了一樣。

從這兩個例子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大數據和雲端運算技術都解決了用戶的剛需問題,所以得以蓬勃發展,在成就客戶的過程中成就自己,迭代自己。

人工智慧也是如此,目前的這一波人工智慧發展高潮,主要是因為深度學習技術的大發展,尤其是由於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技術的大發展。這種技術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它完成模型訓練工作,而且與此同時還需要大量的算力資源(CPU、內存)。大數據和雲端運算很好的支撐了人工智慧的發展,而且人工智慧技術目前在文字、圖片、音樂檔、影片的識別領域取得了很長足的進步。

可以在很多非常實用的場景中,對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幫助。比如抖音的影片就都是存放在雲端運算廠商的雲端平台上的,大量內容的審核都是要經過機器篩選和人工審核兩個環節之後,才會真正發布出來。這其中機器篩選環節就是通過鑒黃(黃色)、鑒恐(恐怖)、鑒暴(暴力)、涉政(政治)的人工智慧模型來進行識別的,而這些模型都是透過大數據平台的數據支撐來完成訓練的。這種場景很好的融合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三種技術,而且缺一不可,而解決平台內容風險、降低審核成本是抖音的剛需,這種場景才是真正能夠幫助技術發展的場景,是值得區塊鏈產業借鑒的場景。

任何產業之所以能形成一個產業,固然是因為技術上的進步,但更重要的還是它們能解決掉具體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要麼是以前根本無法解決,要麼是以前解決的不好。對於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產業是如此,對於區塊鏈產業也是如此。

隨著疫情黑天鵝的降臨,區塊鏈產業正在跌入谷底,但是真正的鳳凰總會浴火重生,希望區塊鏈能找到屬於自己場景,創新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但是在此時此刻,區塊鏈產業更需要在場景端,盡快完成這個創新過程!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黑天鵝頻現,區塊鏈產業的出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