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應不應該投入?來聊聊最近有點紅的STO吧!
區塊鏈資訊/張詠晴編譯
2018-10-16 08:10

這個「冬季」溫度一天比一天低,青青韭菜越來越少。也不乏聰明人士不斷推陳出新,希望這些IBO、STO的新鮮名詞,有一些「回春」的作用。今天,就聊聊最近有點紅的STO。

 

STO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是I開頭了?

 

概念上,STO就是Token的發行,且被承認具有證券的屬性,並接受各國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其中S是Security的意思,安全,其寓意就是比ICO安全。其本質一言以蔽之就是:

 

ICO和IPO的權衡,在自由和監管中間取一個平衡。

 

區塊鏈產業的人實在沒有出路了,乾脆你說我是證券,我就認了吧,大概是這麼個故事。

 

我們來看看STO和ICO、IPO的具體差別就能更進一步明白了。

 

其實STO和ICO、IPO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嗎?並沒有!這種對平衡的期望,往往很難實現,這種平衡並不是某個公司、某幾個公司能夠掌控的。必須要政府的介入,更進一步要有足夠強的暴力保證。否則誰相信呢?確切來說,誰來保證呢?

 

作為一名資深的韭菜經歷過這麼多,與其相信STO,還不如相信IPO的進步。這兩天看了比較多的STO的報告,相較於IPO,STO帶來了什麼更多的好處嗎?簡單羅列一下優點:

 

使得資產的公開發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並可極大化的提高資產的流動性,解決資產變現的難題,更合規和便於監管,並可以加速資產的全球流動,以及交易的連續性。

 

從韭菜的角度,這幾個優點其實吸引力都不強。從政府的角度,看上去其實不錯。

 

但有很大的問題,技術和人該怎麼結合呢?技術和監管政策怎麼統一呢?出現問題誰來解決呢?一系列的問題不會比IPO的場景少,都需要解決,例如:由誰來負責呢?只能是具有最大共識、最強、最暴力的政府。不然,投資人的利益,就無法得到保障。

 

千幣歸零,韭菜們還會繼續相信披著羊皮的STO嗎?其實與那些被創造出來新概念無關,還是多講講怎麼落地、怎麼應用,這樣大眾的認同,應該會來的更早一些。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韭菜嚴重短缺,STO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