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交易所的運作模式,其實並不適合比特幣!
Wendy/張詠晴編譯
2018-11-17 09:00

 

假設你要發送一個很大的文件,那麼擺在你面前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直接發送,要麼就是轉成壓縮文件。壓縮後的文件可以比原文件小87%。再來看比特幣,前文的壓縮比,就是比特幣在交易所的價格。如果一個比特幣的價格是100美元,你要從印度買一樣價值100美元的東西,那麼你就需要買1個比特幣來換那樣東西。假設比特幣的價格是1美分,那麼你就需要10000個比特幣來換那樣東西。這裡就表現出了1:1和10000:1的壓縮比。

 

無論你用了10000個還是1個比特幣,對方收到的都同樣是100美元。比特幣的價格和其被轉移的價值無關,壓縮文件也並不「關心」其中包含的內容;比特幣和壓縮文件都是完成指令的協議。只要比特幣的價值不是零,其應用都不會產生變化。

 

因此,很顯然我們需要新的服務來促進快速、無摩擦的比特幣交易,以便其能以符合其自身特點的方式運行。

 

現階段交易所的運作模式,並不符合比特幣的特點,他們更像是20世紀的證券、期貨和貨幣交易所,用在比特幣身上只是換湯不換藥,和這類交易所打交道讓普通用戶感到頭疼。在某些情況下,當你從比特幣帳戶中兌現法幣之後,你甚至需要等上7天的時間才能收到這筆資金。儘管這不是交易所的錯,但的確阻礙了比特幣發揮其真實作用,影響了其價值。

 

試想一下:你將收到一封來自國外的電子郵件,而且你的瀏覽器已經在通知欄提醒了你。然後你要向你的ISP申請才能拿到這封郵件,最後你要等上7天時間,才能在家門口的信箱裡見到這封郵件。

 

這個過程聽起來很荒唐,但這卻是的的確確發生在比特幣身上的事,與技術無關。

 

很顯然,我們需要重新考慮搭建在比特幣之上的服務,還要重新思考比特幣的本質。重新思考業務模式是創業的一個正常部分,隨著不斷的進步與發展,我們應該預料到有些商業模式會失敗,早期參與者可能會半途而廢。

 

因此,過分關注比特幣在交易所的價格,採用不適合這一新軟體的業務模式,顯然並不合理;這就像是把一隻需要甲烷來呼吸的金絲雀,放在一個充滿了需要氧氣呼吸的人的礦井裡,作為探測器一樣。儘管氧氣含量沒有問題,但這只鳥還是會死;礦工四處逃竄,浪費了這個已經被發現的金礦,其實一切都好,但他們以為自己快完了。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換個角度看比特幣——為什麼說它的價格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