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真的是貨幣?如何發行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國盛區塊鏈研究院/張詠晴編譯
2019-01-02 17:45

 

貨幣調控政策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有時候不容易分清楚社會經濟問題是否起因於貨幣調控,但社會往往會批評貨幣調控不當,持續施壓當局繼續調控。

 

調控或治理經濟,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總結了有三方面可以選擇:

 

  • 「一是調整權利界定的結構,即是調整競爭的約束。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出現奇蹟的主要原因。」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這方面,主要包括由「大鍋飯」到承包制、中央和地方財稅制度的調整(縣掌握一定權利)和社會收入分配方式向市場分配靠攏等等調整,都是挑戰了權利界定的結構,也就是調整了市場競爭的合約約束。同樣的,由以公司為核心的市場運作合約,到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市場運作合約(新合約即共識機制),也是調整了權利界定的結構,也即是用新的合約替代了舊的合約。

 

  • 「其二是採取財政政策,即是凱因斯學派主張的調整稅率,或提升政府投資或花錢。遇到經濟不景氣減稅的可取效果歷來明顯,但政府大手花錢西方的經驗則乏善足陳。不少經濟學者認為那所謂乘數效應不會高於一多少。我認為低於一的機會甚高_即是政府花一元社會獲益不到一元。這不僅因為有擠出效應_即是政府投資是把資源從甲方轉到乙方去_更因為政府花錢偏於浪費多。」這裡無須多解釋,財政政策大家日所見聞。

 

  • 「其三是貨幣政策,即是調校貨幣量或利息率。不少人認為以貨幣政策調控經濟是傅利曼的主張。絕對不是。傅利曼當年只是主張以調控貨幣量的方法來約束通貨膨脹,認為通貨膨脹率維持在百分之二至五之間對經濟有利。至於經濟整體,他信奉的是自由市場。」和財政政策一樣,這方法各國都在採用。

 

貨幣的發行對社會經濟運行和財富分配影響巨大,於是如何發行成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海耶克一派認為應該放棄政府發行貨幣,採取私營企業自由發行貨幣,市場自由競爭。傅利曼則認為這不切實際,或者說交易費用過高。

 

比如,現在國內民間仍然有這樣的事,民間借貸,光有借據還不夠,還需要有一個德高望重的人物作為中間人擔保;借據延伸開來作為貨幣看待,實際交易、使用過程中還需要他人擔保,確實費用過高。

 

但中國歷史上私人部門發行通貨的情況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明清兩代的民間票號,繁盛一時,甚至官府用資和軍餉都會從不同票號借錢。可見私人部門發行通貨也有運行不錯的例子,海耶克的主張現在仍有信奉者。

 

曾有人將比特幣這種非政府機構發行的通證與海耶克的理論聯繫起來,認為比特幣是海耶克心中理想的貨幣;但馬上有人從比特幣數量固定和看似奇怪的發行方式反駁_數量固定的比特幣無法充當購買力穩定的貨幣,不利於社會經濟運行。

 

很顯然,如果比特幣真的能夠成為國際通用貨幣,那麼人們似乎更願意持有而非用於消費。準確地說,比特幣和海耶克理想貨幣相同點是:都是非國家機構發行的,但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發行,私營企業發行貨幣是中心化的方式,這一點不同顯然更本質。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經濟學脈絡:比特幣、貨幣和價格錨定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