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資產代幣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格密鏈/張詠晴編譯
2018-09-27 18:50

傳統資產代幣化帶來的挑戰

 

監管:儘管有一些早期的努力正在進行(例如,用於黃金代幣化的digix和對房地產代幣化的rex),但對傳統資產大規模的代幣化,將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發展完全。技術發展迅速,但監管卻沒有。傳統的資產代幣化是美國證交會(SEC)和其他全球監管機構,在未來十年將面臨的最大機遇和最大挑戰之一。

 

管理:如果一個人擁有一棟建築,他就有動力去監督維修和即時支付租金等事宜。如果10,000人擁有同一棟建築,那麼可能沒有業主有動力進行監控,因為監控成本超過了他們的投資價值。解決方案需要引入市場機制,以實現對廣泛持有的代幣化資產的管理。金融經濟學家花了大量時間思考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他們可以幫助設計這些解決方案。

 

Thinly traded Tokens:我們非常清楚這一點:僅僅通過代幣生成來表示傳統資產所有權,並不會影響流動性本身。如果代幣交易稀少,它仍然相對缺乏流動性。流動性的改善來自市場深度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參與者和更多的交易。代幣化改善流動性的原因,是因為它可以深化市場。由於Token具有高度可分割性和全球性,因此市場參與者的潛在數量,遠遠高於我們今天在非流動資產市場中看到的數量。

 

現狀:傳統資產的代幣化將會打破現狀。當今實施的一些現有系統,在區塊鏈世界中可能不會以相同的方式運作(例如證券借貸)。這並不意味著區塊鏈世界不會到來,而是意味著當前的系統將不得不升級。因此,面臨的挑戰,來自從現狀中受益的利益相關者。這些選民有抵制變革的動機,他們會盡其所能減緩代幣化,但我認為這只是減速而不是障礙。

 

傳統資產代幣化對協議類代幣的影響

 

正如Nick Tomaino的一篇文章《代幣的價值》中提到的那樣,傳統資產型代幣並不太常見,也不如「協議類代幣(Protocol Tokens)」那麼有趣。我同意這種觀點,然而,傳統資產目前代表的總市值,比加密數位資產多太多。當他們被代幣化時,我相信會有與協議類代幣相關的效果發生。

 

考慮低流動性資產的市場規模。最近估計全球房地產價值為217兆美元。其中約有25%(54兆美元)是商業性的。為了便於論證,假設這些資產被代幣化並且可以自由交易,那麼10%的流動性溢價將適用於這些資產。這超過了5兆美元,換句話說,全球商業房地產的非流動性折價,約為所有加密資產的總價值的40-50倍,這些都是大市場。

 

代幣會吞下整個市場嗎?當然不會,但他們會吞掉一些,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佔有率的比重會變得越來越大。這些代幣將嵌入更大的加密資產生態系統中。傳統的資產代幣化將影響協議評估,因為它們將交織在一起。

 

如果傳統資產代幣化發生在現有的加密協議(例如ERC20 Token)之上,這將影響底層區塊鏈網路的價值。此外,傳統的資產代幣化使得協議類代幣能夠在兩個層面上,被作為支付方法。例如,可能可用ETH或BTC支付股息、租賃付款等。這將增加對協議類代幣的需求,並影響估值。最後,傳統資產代幣中需要相關的協議,從而產生新的平台。

 

即使加密資產投資者不打算直接投資這一類資產,他們也應明智地關注這些進展。隨著世界資產的流動性日益增強,所有權的概念將以我們無法想像的方式演變。

 

上篇連結:

傳統資產的「代幣化」,將影響資產的流動性

一旦開始「代幣化」,交易模式也會出現改變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傳統資產正邁入Token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