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H算力大戰觀戰指南_究竟什麼是分叉?
三言財經/張詠晴編譯
2018-11-15 14:45

 

本月以來,隨著比特幣第一大分叉幣、市值排名第四的BCH分叉日子(2018年11月16日0點40分,區塊高度)的臨近,分叉雙方的各自代表_吳忌寒和澳本聰(CSW)兩人的口水戰,可謂是好不熱鬧。而一時間各方的支持者們也相繼表態,包括支持吳方的「比特耶穌」的Roger Ver,和支持CSW方的coingeek礦池的創辦人、億萬富翁Calvin Ayre。

 

正如BTC.TOP礦池的創辦人江卓爾所說,這場礦霸之戰如果真的開打,其規模絕非普通人可想像,必將是空前巨大、「你死我活」、「血流成河」。

 

那麼,在EOS節點競選之後,這場圈內動靜最大,波及範圍最廣,涉及金額最高的一次「大戰」,到底在爭些什麼?爭鬥的雙方的勢力都怎麼樣?到底是否會真的開打,還是只是罵戰?

 

今天,我們先就來解決一些基本問題,以為後幾天的詳盡分析做一些鋪陳。

 

基礎概念:什麼是分叉

 

分叉,英文為fork,作為動詞使用時有樹枝開叉的意向,而作為名詞使用時也有樹的分叉的意思。有趣的是,分叉所造成的區塊鏈結構變化,也恰恰就像樹的主幹長出旁枝一樣。

 

具體而言,在區塊鏈中,新的區塊生成並被一個個接到主鏈上,這樣只會形成一條單一的主鏈,如下圖所示。此時,所有礦工的共識是一致的。

 

算力2

 

但在特定情況下,一部分礦工達成了新的共識,並且與原來的共識不兼容,此時新共識形成的區塊就會和原共識形成的區塊同時接在原鏈上,此時就產生了硬分叉。

 

算力3

 

如果新共識被很多礦工認可,他們就會基於這個新區塊繼續挖礦,挖出的新區塊都會接在新區塊後面,這時,就會產生新的鏈。

 

算力4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神仙打架我吃瓜——BCH算力大戰觀戰指南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