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分割!密碼龐克和BTC之間有著極深的淵源
通證通研究院/張詠晴編譯
2018-12-25 08:50

 

密碼龐克的早期成員相當菁英化。在保護個人網路隱私權的過程中,提摩西·梅、艾瑞克‧休斯、李維斯特、戴偉(Wei Dai)、哈勃(Harbor)等人做出了對BTC最為直接的貢獻。

 

BTC白皮書大量了引用密碼龐克成員的論文

 

在BTC白皮書《BTC: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中,中本聰添加了八處引註。大部分匿名貨幣系統所需解決的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來自密碼龐克的論文。

 

BTC採取的分散式記帳技術引用了B-money白皮書中的內容。在解釋如何防止雙重支付問題的發生時,中本聰指出,「如果想要在電子系統中排除第三方中介機構,那麼交易資訊就應當被公開宣布(publicly announced)」。當交易資訊被公開宣布時,這筆交易成立之前需要系統中的大部分節點的共同承認。

 

此處中本聰添加了全文的第一處引註。即戴偉(Wei Dai)在1998年發表於個人網站http://www.weidai.com/的B-money白皮書。根據cryptoanarchy.wiki記載,戴偉是一名活躍於九十年代的密碼龐克,精通密碼學相關知識。

 

為了保證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必須使用時間戳伺服器技術。中本聰指出,「每個時間戳應當將前一個時間戳納入其隨機散列值中,每一個隨後的時間戳都對之前的一個時間戳進行增強(reinforcing),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鏈條(Chain)

 

為了形成不可篡改的鏈條,BTC系統需要一種能夠為電子文件添加能夠標記修改時間的技術。

 

這一技術在白皮書發表前已經存在。白皮書的第二、三、四、五處引註為H·Massias、X·S·Avila、J·Quisquater、S·Haber、W·S·Stornetta和D·Bayer發表的四篇關於時間戳伺服器,以及如何高效地向電子檔案添加時間戳的論文。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密碼龐克的思潮席捲資訊科技菁英界。不過我們暫時無法找到可信的證據證明這六位資訊科技專家是否是密碼龐克成員。

 

為了獲得記帳權,參與者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這一思想與哈希現金(Hashcash)技術有一定的相通之處。

 

「為了在點對點的基礎上構建一組分散化的時間戳伺服器,僅僅像報紙或世界性新聞網路組一樣工作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一個類似於亞當·柏克(AdamBack)提出的哈希現金。」白皮書的第六處引註為亞當·貝克在2002年發表於http://www.hashcash.org的哈希現金技術說明。

 

亞當·貝克不僅是九十年代為加密龐克運動做出最大貢獻的人之一,而且是世界首家區塊鏈公司Blockstream的CEO。

 

為了使完整區塊鏈的大小不至於過大,舊的區塊必須被壓縮,而且不能破壞整體的隨機散列值。中本聰將交易資訊構建成了一種Merkle樹(Merkle tree)的形態。

 

具體方法來自於第七處引註中R.C. Merkle關於公鑰密碼協議的論文。同樣,這位出生於1952年的密碼學家,也是密碼龐克郵件列表成員之一。

 

白皮書的最後一處引註為W. Feller所著的機率論教材。W. Feller的是一名著名的數學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機率論學者之一。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BTC的淵源:密碼朋克——區塊鏈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