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會是幣圈裡的下一個華為嗎?從美國監管就可看出端倪
蔡凱龍/張詠晴編譯
2018-12-13 16:55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位貨幣,挑戰的首要對象,恰恰就是美元霸權體系。

 

分散式、去中心化和匿名的特點,使得數位貨幣在支付轉帳、交易、幣的發行環節中,都完全脫離美元體系,等於廢了美國賴以稱霸的左膀右臂。

 

設想華為和Skycom與伊朗的交易,透過匯豐銀行總共交易1億美元,如果都用比特幣交易,按現在跌掉谷底的價格計算,也不過3萬個比特幣的交易量,在數小時內就能在比特幣交易網內完成交易,而且美國無法掌握證據,甚至即便是孟晚舟飛到美國領土,美國政府也無計可施。

 

這可不僅僅是假設,而是已經變為現實。從2017年起,數位貨幣風起雲湧,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很多被美國打壓的國家和企業,開始轉向用數位貨幣交易。曾經有報導稱,北韓動用國家資源挖礦,也積極參與比特幣交易,最近伊朗還是邀請幣圈人去做挖礦等生意。公開的報導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私下透過中間人,有很多在現實金融體系裡無法發生的交易,如今透過數位貨幣得以實現。

 

華為的技術,因為在電信領域威脅到美國的安全,所以美國出此重手。同樣,數位貨幣的崛起,也在金融領域裡侵蝕美元霸權的根基,美國政府正為此摩拳擦掌。

 

筆者曾經負責美國某數位貨幣交易所的創建,因工作原因,曾多次和相關美國監管機構打交道,深知美國監管層對數位貨幣絕對不會放任不管。在聯邦管理層面,數位貨幣主要由4個機構各司其職。

 

SEC美國證監會主要從ICO、STO的發行上監管,是否屬於非法集資金融詐騙。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要從操縱市場上管理。FinCEN美國金融犯罪執行小組,歸屬於財政部,主要是對反洗錢方面的監管。OFAC外國資產管理處,也歸屬於財政部,是對海外國家和企業執行經濟和貿易禁令制裁的機構。禁止美國公司和中興業務的禁令,就是由這個機構發出的。

 

美國監管機構目前的策略可以歸結為:密切關注、等待立法、收集證據、加強管理。

 

這些機構的職責最終是為了維護美國金融體系,特別是美元全球體系的運作,數位貨幣的發展顯然對他們的管理產生了巨大挑戰,因此不無特別關注。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蔡凱龍:誰是幣圈里的華為和孟晚舟?(附非美引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