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是唯一出路嗎?技術和流量都也都是
楊驛昉/張詠晴編譯
2018-10-30 17:05

經過了數月的熊市瀰漫,在短暫的蟄伏過後,紅了起來的STO,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態,站在了區塊鏈從業者面前,引發了產業的超高關注。

 

STO不僅被認為是繼ICO之後的又一金融科技領域重大突破,被頻繁拿來與IPO、ICO進行優勢對比;更有甚者,一些區塊鏈投資人認為STO是突破當前區塊鏈產業困境的「唯一出路」。

 

STO一詞,在融資語境下,確實嶄露頭角時間不長,因為數月前,STO還沒有從ICO內脫離出來另立門戶成為一個新詞。但STO所指的「Security Token」卻並非新鮮事物,ST一直以來都被定位於Token下面若干分類中的一種,甚至還算不上主流,彼時的市場主流聲音仍舊是UT。

 

在牛市裡,由於「Utility Token」可以擺脫監管肆意發幣,成為項目方和投資者的心頭好。躁動的市場情緒裡,以小博大是唯一的追求。此一時彼一時,被割疼了的投資者鎮定下來,發現沒有監管存在,發出來的幣都成了空氣幣,投資已難以為繼。於是才有了大家看到的,具有合規證券屬性的STO的崛起。

 

關於熊市出口的討論,逐漸有了一致的論調,STO被寄予厚望。

 

根據媒體報導,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現在已經有超過20000名STO發行方在排隊,等著發行自己的證券化通證。這個數字不可謂不高,說明市場的嗅覺還是相當靈敏的。在所有關於如何才能「不歸零」的討論中,回歸「鏈下信任」似乎成了異口同聲的當前最優選擇。

 

STO是唯一出路嗎?筆者認為,做有抵押的融資,做有流量的生意,做有技術的基礎建設,都是出路。

 

第一條路當然以穩定幣和STO為代表,價值加持是最顯而易見的;第二條路可以參考網易星球的模式,主要以透過數位資產為電商、資訊、影片導流作為變現手段;第三條路,強悍的技術永遠是價值創造的終極手段,特別是在當前區塊鏈基礎建設仍舊不完善的客觀環境下,由MIT教授、圖靈獎得主Silvio Micali領銜的Algorand項目獲得的6200萬美元新融資,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後,套用能鏈科技CEO林樂博士的一段話作為總結:「人、物、資產的上鏈規模,是個簡單的標準。與互聯網相比,鏈上用戶到達10%;與物理世界的單一資產相比,鏈上映射達到5%,或許那時,區塊鏈產業的『拐點』,才會實質性到來。」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STO與區塊鏈的鏈下信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