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債券-通往數位資產的下一個春天
小花粉 / 何渝婷編譯
2018-12-04 10:45

上線一週年便位居全球前五的知名數位資產交易平台Bibox近期動作密集。剛過完一週歲生日,Bibox就在11月29日主辦了新加坡區塊鏈產業峰會:《2019年數位資產新機遇》。 Bibox中國區負責人雷臻、Bibox東南亞負責人劉國傑、火星財經發起人王峰、Vocean創始人Jerry 、PrimitiveVentures 創始合夥人DoveyWan等資深創業者和知名投資人出席了本次峰會。

 

在峰會上,各路產業大佬熱議的一個焦點話題便是——通證債券(Token Bond)。

 

新的產業形勢帶來新需求

 

通證債券之所以興起,還是要從數位資產產業說起。數位資產自誕生起,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

 

尤其在2017年,受數位資產眾籌的影響,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位資產市場經歷了一輪大牛市,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2017年全球數位資產規模由年初的175億美元,擴大到了年末的5771億美元,規模擴大32倍,到了2019年初,全球數位資產規模甚至一度高達8189億美元。

 

前所未有的牛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融資便利和投資機遇。對於項目方而言,數位資產眾籌曾經是一個非常方便的融資渠道,甚至只憑一份白皮書就可以融到數千萬。而投資者只需要投到一些明星項目,就可以輕易實現財富自由。

 

暴富如此簡單,令人忘記了高收益和高風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然而事情已經起了變化。

 

2018年的數位資產市場大起大落,比特幣從20000美元一路下跌,至今跌幅接近80%。尤其是最近比特幣10天內下跌44%,從6400美元一路下跌最低跌至3600美元附近,市場一片淒風苦雨,恐慌情緒在市場中蔓延。 

 

產業形勢不同,市場參與者的需求也起了很大的變化。曾經投了一個項目一年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故事」如今已經變成了「事故」。發幣/市值管理「割韭菜」成為無論投資者還是項目方聞之色變的詞,曾經風光無限的資產管理業務也變得步履維艱。

 

「通證債券」就誕生在這樣的產業寒冬裡,卻給產業帶來了一絲春天的氣息。

 

項目方:融資和再融資的新工具

 

「一份白皮書融個幾千萬」已經成為過眼雲煙,隨著行情的波動,數位資產眾籌在目前已不再是一個好的融資方式。而向資本方進行融資也十分艱難,Token Fund自身難保,就算能夠融到資,「幣圈溢價」也不復存在。這使得初創企業必須從新的途徑去獲得投資。

 

更為尷尬的是那些已經發過「幣」想要繼續做事的項目方。募集的數位資產不斷縮水,而做事需要錢,不願意低價變賣Token讓自己的投資人被「割韭菜」,又不想放棄項目。怎麼辦?

 

債券,這種古老的金融工具,就提供了一種債務融資的解決方案。通證債券(Token Bond)讓區塊鏈企業能夠籌集資金,既不用把募集來的數位資產變賣,又不用低價砸盤變賣自己的Token。 

 

投資者:安全穩定的風險避險手段

 

行情低迷,散戶投資者不再活躍,專業機構投資者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最近一年,Token Fund的虧損程度也相當嚴重,虧70%、80%的比比皆是。「熊市什麼時候結束?如何度過熊市?」成為無論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考慮最多的問題。

 

對行業信心再足,「死拿」也是很難受的。不少投資者用期貨合約避險或者乾脆做空來獲利,一方面期貨合約本身風險很大,個別合約交易平台也並不可靠,另一方面大量的期貨空頭合約也給市場增加了壓力,實際上也延長了熊市。

 

通證債券(Token Bond)的出現,就給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風險避險手段。

 

以Bibox Bond為例:如果到期時BIX相對GUSD價格較發行日定價時上漲,則每張債券返還1000 BIX(本金) + 48 BIX(利息);如到期時BIX相對GUSD價格較發行日定價時下跌,則每張債券返還248.2GUSD等值的BIX(本金)+ 48BIX(息票)。這其實相對於給沒有Bibox平台幣BIX的人免費送了一個看漲期權,旱澇保收。

 

有了通證債券,熊市就不是只有做空才能賺錢了。即使下跌的時候也能獲得固定的收益,投資者有了一個旱澇保收的投資選擇、一個更好的避險工具,就未必要去做空賺錢,更沒有必要去砸盤了。

 

市場:呵護市場,推動產業

 

通證債券給產業帶來的改變遠不止於滿足項目方的投融資需求而已。更大的貢獻在於其對市場的呵護、對產業的推動。

 

少了項目方套現砸盤的拋壓,少了投資者避險的空頭頭寸,自然能夠穩定市場行情,進而穩定行業的信心。而在產業寒冬,信心比什麼都珍貴。

 

讓項目方安心做事,而不是想方設法套現割韭菜,讓投資者能夠安心持有看好的Token,而不是一味砸盤做空。如此,項目方和投資者才能真正共贏,如此,方有數位資產領域的進步和發展。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通證債券 通往數字資產的下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