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仍在探索階段,KYC真能催生出殺手級應用嗎?
孫茳濤/張詠晴編譯
2018-12-12 17:10

 

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KYC當前存在的問題,其實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而相關監管部門、機構和區塊鏈公司等也都在試圖改進,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時間,畢竟STO還處於探索階段。

 

首先,取決於監管部門對普通投資人的限制,是否可以適度放寬_包括對投資人的認定以及封閉期時間長短的規定,這一方面取決於監管部門的認知和權衡,另一方面則取決於STO發展和完善的進程,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其次,區塊鏈技術對資訊識別和驗證,比如私鑰簽署智慧合約,可以驗證用戶的私有資訊,而不會使他們面臨風險,這可以滿足個人投資和政府監管雙方的需求,並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項目方的作惡行為。

 

我們看到,這些改變已經在發生。比如歐盟,推出了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ule)數據保護規則,並在今年5月25日正式實施,明確將用戶個人數據的使用授權歸還給數據主體個人。相信隨著監管措施的優化調整,和區塊鏈技術的日趨完善,困擾KYC和AML的這些問題,會逐步解決。

 

殺手級應用的展望

 

雖然是新興事物,但是隨著監管越來越正規化,並且向傳統領域的監管靠攏,KYC體系也呈現出了兩大特點:1、越來越多傳統勢力介入進來,賦予數位貨幣交易機構以及未來的STO平台,一個新的KYC體系;2、KYC將迭代升級,不僅承擔篩選客戶的基本功能,還會衍生出更多的個性化功能。

 

對於傳統勢力而言,此前提到的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金融與風險業務部門演化為KYC金融軟體公司Refinitiv,並提供給幣安使用,Vdax也計劃使用;陸金所則推出了KYC系統4.0版本,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而區塊鏈領域則佔據技術優勢,並且向監管靠攏,例如,東南亞的區塊鏈公司TraceTo,利用區塊鏈技術提供革命性的KYC流程,促進加密空間的金融監管。比特大陸開放了以隱私為中心的瞭解你的客戶協議(KYC)的代碼,名為Coconut,它使用英特爾的「增強型隱私ID」進行身份驗證,將識別資訊和業務所需資訊的管理分開,解決了KYC允許不受約束地追蹤客戶及其活動,可能會危及用戶身份識別的問題。

 

相信在未來,因為驗證結果在區塊鏈上儲存、傳輸,KYC的驗證結果將可以多次使用,所有個人數據在區塊鏈上加密儲存,只有在用戶的授權下,才可以使用其身份資訊。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KYC的前世今生及自我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