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雙花問題,比特幣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作者:Bill Barhydt/Wendy/ 張詠晴編譯
2018-10-30 16:25

我還記得第一次讀到比特幣白皮書時候的情景,當時距離中本聰發布白皮書也只過了幾個星期。

 

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這句話:「我們(we)在此提出一種解決方案,使現金系統在點對點的環境下運行,並防止雙重支付問題。該網路透過隨機散列(hashing)對全部交易加上時間戳(timestamps),將它們合併入一個不斷延伸的基於隨機散列的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的鏈條作為交易記錄。」

 

很顯然,當時我的想法是:「這不可能是真的。他怎麼可能在點對點的環境下解決雙花問題呢?」

 

在中本聰的白皮書問世之前,雙花問題一直都是數位貨幣交易的致命弱點_數位系統無法在不存在中介的情況下,證明兩個或以上的交易參與者,並沒有花費同一筆數位貨幣。

 

儘管支付技術和服務得到了不斷的提升(DigiCash等技術都可以說是比特幣的「祖先」),所有基於互聯網的交易依然離不開銀行、政府以及信用卡公司等可信的第三方。

 

信任是信用卡、自動化交易所、銀行電匯等傳統支付方式的一部分,但第三方的參與會帶來摩擦,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這些支付方案都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法幣是一種以紙幣為基礎的不記名票據,只能在現實世界中進行面對面的交易。這一點是在紙幣不能被複製的前提下,才能行得通的,當然,紙幣是可以被複製的。

 

在數位世界中解決雙花問題,能夠在全球驅動幾乎即時的商業活動,同時不需要考慮是否能夠獲取銀行服務,也不必擔心貨幣面額和地理問題。

 

我認為比特幣的成功之處在於,這是一個在正確的時間出現的一個正確的概念。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經濟危機以及隨後的911事件時期,當時銀行監管面臨著巨變。

 

結果就是,對於那些「被困在」現金經濟中的人來說,銀行的准入門檻變得越來越高,其中包括轉帳、支票和簽帳金融卡服務。獲得信貸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成本越來越高。這一趨勢絕對影響了消費者,而且為零售銀行和金融創新帶來了更大的阻礙。

 

比特幣白皮書發布的時候,我剛剛開了一家公司,致力於全球移動銀行領域。這家公司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協調不同銀行和監管需求之間的關係,這些需求最終成為了阻礙公司發展的「絆腳石」。

 

因此,在這種環境下,雙花問題的解決,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在這裡可以設計和部署一個全新的金融實驗。比特幣的動人之處,在於其開源的電腦代碼,不受任何人控制。你可以在全球訪問這個網路,只要有網路連接你就能參與這種新經濟。

 

在比特幣的創世區塊裡,中本聰就已經諷刺過銀行的緊急救助機制。歷史留下了線索,不瞭解歷史的人總是會重蹈覆轍。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解決了雙花問題,比特幣為我們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