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起、衰落和懸念:比特幣誕生的第一個10年
區勢傳媒-Xxr / 何渝婷編譯
2018-10-24 15:35

從一篇匿名的學術論文誕生到世界上最不穩定、最受關注的金融工具之一,比特幣經歷了動蕩的最初10年。回顧一下這個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虛擬貨幣所經歷的一些考驗和磨難,它正處於大眾市場接受或提前退休的邊緣。

 

2008年10月31日,一位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個人或組織發表了一篇題為《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長達9頁的論文,向一個毫不知情的世界介紹了比特幣。

 

中本聰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系統,可以「直接從一方向另一方直接發送付款,而無需透過中間金融機構」。

 

實際上,這是一個全球貨幣的總體規劃,任何央行都無法控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2009年1月3日格林威治時間18點15 分(11:45 pm),第一批50個比特幣於誕生。它們被捆成一個單元,叫做區塊,第一個單元被恰當地稱為「創世區塊」。

 

從那以後,每一個新的區塊都被連接到之前的區塊上,形成了今天大家都知道的區塊鏈。

 

9天之後,兩個帳戶之間產生了第一次的交易,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向電腦科學家哈爾·芬尼(Hal Finney)發送了10枚比特幣作為測試。

 

2009年10月5日,比特幣的第一個價值是在從生產成本中推斷出來的。當時,獲得比特幣的最佳方式是「挖礦」,實際上,就是用電腦解答從一個區塊釋放比特幣的計算題(哈希值)。

 

比特幣的實際價值抵銷了電力成本,這些業務涉及大量相互連接的處理器。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這些「計算題」變得越來越難,使得它們的挖礦成本越來越高。

 

2010年5月22日,佛羅里達州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虛擬貨幣開發商,用1萬比特幣從披薩送貨員那換了兩份披薩。這是所知的第一次用比特幣支付購買商品,當時價值約41美元。現在來看,每一份披薩的價值超過3000萬美元。因此,5月22日被稱為「比特幣披薩日」。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聰宣佈退出比特幣項目,4個月後停止所有比特幣業務。

 

此後,中本聰的身份和擁有的比特幣數量一直是個謎。

 

2014年,中本聰曾短暫出現在一個互聯網聊天室,否認了《新聞週刊》(Newsweek)一篇聲稱揭露創作者身份的文章。

 

2014年2月,比特幣交易所門頭溝(Mt. Gox)申請破產保護。這家名為Mt. Gox的比特幣交易所總部位於東京,由於駭客攻擊,損失了4.77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佔比特幣所有業務的近80%。事故發生兩周後申請破產保護。

 

該公司前執行長、法國人馬克·卡佩萊斯(Mark Karpeles)仍在東京面臨法律訴訟,他曾在東京短暫被捕。卡佩列斯對挪用公款和操縱數據的指控不認罪。

 

據彭博社(Bloomberg)的數據,去年,比特幣的價值從1月份的不到1000美元,飆升至12月18日的19511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虛擬貨幣的泡沫在隨後幾天破裂,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比特幣的價值劇烈波動。

 

目前比特幣的價值約為其歷史價值的三分之一,交易量和價格的波動相對要小很多,分析師認為這要嘛是比特幣成熟的標誌,要嘛是比特幣終結的開始。

 

比特幣希望其下一個突破,是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其自己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批准,這是一種類似於追蹤比特幣價值的股票型證券。

 

ETF是最受歡迎的交易機制之一,美國證交會的開綠燈將給比特幣帶來巨大提振,確保其短期前景,對大型投資基金參與提供了一定的信譽支撐。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目前正在審查幾項申請。迄今為止,它一直在猶豫,主要是對詐欺風險表示擔憂。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興起、衰落和懸念:比特幣誕生的第一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