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網路真能普及?中本聰圓桌會議對此做了些討論
灑脫喜/張詠晴編譯
2019-02-12 08:30

 

中本聰圓桌會議在比特幣社群的地位類似於彼爾德伯格會議(Bilderberg Group),而今年的中本聰圓桌會議屬於歷史上的第五屆,該會議與一般的大型幣圈會議不同,其參與者皆是業內最具影響力的開發者、公司創辦人等,因此會議話題也較為Hardcore,而本文的作者Jameson Lopp則是這次會議的參與者之一,他將為讀者闡述本次會議上其關注的閃電網路、隱私、側鏈、證券通證、Grin等熱門話題。

 

以下為譯文:

 

很高興再次參加布魯斯·芬頓(Bruce Fenton)組織的中本聰圓桌會議,我享受每年參加這一活動,因為它有一個輕鬆的氛圍,這裡沒有大量的人,它提供了很多機會,可以和產業中的人進行坦誠的面對面討論(通常情況下,這些人都非常忙,因此很難聚到一塊交談)。

 

圓桌會議是非結構化的,因此會有無數非正式的對話,以及幾十個更正式的會議。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對今年發生的事情作出全面的總結,我參加了我認為對我來說最有趣的談話,並試圖向大家傳達這些討論的結果。

 

閃電網路

 

閃電網路之所以是吸引人的,在於它支持了傳統支付網路所無法實現的全新用例。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概念證明,比如Satoshi’s Place、Lightning Spin以及比特幣墓地(Bitcoin Graveyard)。在利用閃電網路改善用戶體驗方面,還有很多未經發掘的機會。例如,在一台ATM上出售比特幣的過程相當糟糕,你必須存款,在等待確認後,然後返回以實際獲得現金。而有了閃電網路存款,存款和取現的操作就可以立即發生。最近Twitter上的#LNTrustchain是一個有趣的演示!

 

p1

 

一些參與者表示懷疑,對於普通人來說,閃電網路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安全、輕鬆地使用它。他們指出,雖然讓當前的比特幣用戶使用閃電網路並不太困難,但同時向新人解釋比特幣和閃電網路可能會是非常困難的。人們似乎普遍認為,如果閃電網路要獲得主流的採用,那麼需要從用戶那裡抽象出渠道的概念。

 

相反,用戶應該只需要知道他們可以發送和接收的最大值是多少。由於目前可用的工具有限,這很難去管理,但是正在進行中的改進,如原子多路徑支付、渠道拼接、多方渠道和流式支付(streaming payments),應使軟體開發人員更容易改善引擎蓋下的的渠道管理。

 

用戶採用的另一大主要挑戰,在於尋找流動性來源。儘管我認為最佳的用戶體驗不應該要求用戶去考慮它,但我確實希望,隨著更多的交易所和流動性提供商加入閃電網路,我們將看到閃電網路錢包的集成,這會使得你的閃電網路錢包「充值」變得簡單,體驗類似於為完全的加密貨幣新手購買預付簽帳金融卡,甚至使那些已擁有交易所帳戶的人的體驗更順暢。

 

雖然像btcpay這樣令人敬畏的開源軟體能夠讓商家管理自己的節點和渠道,但仍有可能很多商家會選擇像Strike這樣的託管支付處理服務。另一方面,即使閃電網路被託管公司採用的速度要比個人快,也有大量的效率提高。

 

在撰寫本文時,有相當多的服務擁有很多用戶,這些用戶定期透過各服務之間的鏈上交易發送價值,從區塊空間使用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低效的。如果這些服務僅在每日/每周的基礎上彼此「結算」餘額,那麼它們可大大減少所需的鏈上交易量。但是,目前不可能這樣做,因為服務A不知道哪些比特幣地址屬於服務B。如果這些託管服務使用閃電網路,它將自動處理服務之間的冗余鏈上支付,而不需要知道彼此的身份。

 

當我在BitGo構建基礎設施時,我看到了類似於以下的定期可視化效果,我們自己的客戶之間來回進行著成千上萬筆交易,他們不知道他們所使用的這個全球帳本有多低效。這讓人很沮喪,但我們的頭腦風暴,在如何解決我們自己的用戶(以一種不破壞他們隱私的方式)的問題上還不夠。

 

這就是為什麼我如此渴望看到閃電網路被採用的原因之一,它無縫地解決了這種巨大的效率低下問題。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中本聰圓桌會議硬核總結:閃電網絡、隱私、側鏈、證券通證、G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