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C是萬靈丹?最新報告:CBDC比私營數位貨幣更能保障隱私
Libert /張詠晴編譯
2020-11-25 12:25

圖片來源:pixabay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UCSB)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New York Fed)的經濟學家表示,如果大型科技公司有機會出售用戶的支付數據,他們很可能會這麼做;而央行數位貨幣(CBDC)比私營部門開發的同類貨幣,更具隱私保護潛力。

這一結論發表在最近一篇題為《Monetizing Privacy》的論文中,該論文由UCSB的經濟學教授Rod Garratt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Michael Lee撰寫。

Garratt和Lee認為,大型科技公司開發的數位貨幣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這些公司的商業利益,與促進隱私保護存在根本上的矛盾;將支付交易中收集的數據出售(賣給像Cambridge Analytica這樣的公司),對那些想賺錢的公司來說是件好事,但對於那些不希望自己的數據被大公司審查的用戶來說,這顯然是很糟糕的。

Garratt和Lee表示,這些大型科技公司收集的數據越多,我們就越接近所謂的「數據壟斷」,這使得個別公司能夠更有效地從消費者身上榨取利益。這篇文章對這種假設進行了如下解釋:「我們發現,壟斷企業控制了絕大多數數據,能夠提供遠遠優於競爭對手產品的產品。這種產品質量上的差距,使公司能夠在不同的支付類型之間設定差別價格,因為它希望從消費者那裡提取的數據,獲得利潤最大化。因此,消費者只能從他們的數據中獲得一小部分盈餘。」

你可以在Facebook的數位貨幣計劃Libra中,看到這種現象的萌芽。這篇論文認為,Facebook進軍金融業是「對未來金融框架最清晰的窺視,未來個人的社會地位和財務地位幾乎或完全沒有區別」,這應該會像對政客和監管機構一樣,為用戶敲響警鐘;自去年秋天Mark Zuckerberg試圖在國會前就Libra項目作辯護以來,該項目就進入了停滯狀態。

另一方面,根據Garratt和Lee的觀點,比特幣等正規的加密貨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用戶隱私,但代價是交易費用波動和能源成本不斷上升。

該報告對數位支付中的隱私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發行普惠性CBDC。這種由央行背書的數位貨幣,可以提供比大科技公司產品和獨立的加密替代方案更多的隱私保護,因此它實際上可以作為防止數據壟斷的保護措施。文章寫道:「數位現金(即CBDC)的出現,直接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成本,同時又保護了隱私。」

這篇論文更關注的是政策,而不是CBDC的設計考量,但這兩位合著者強調,「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不向供應商透露其私人數據的能力」應該被考慮在內。這本身就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在10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CBDC要實現完全匿名是不可能的。

然而,Garratt和Lee並不認為CBDC是萬靈丹,具有隱私保護潛力的CBDC,並不能真正阻止這些數據壟斷。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些數據壟斷很快就會侵入我們的生活,但實質上只會迫使它們將價格維持在對消費者來說半合理的水準。文章最後總結道:「數據壟斷者必須向以數位方式付費的消費者開出更優惠的條件,以防止他們使用數位現金。」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紐約聯儲報告:CBDC比私營數字貨幣更具隱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