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抓老鼠的遊戲持續進行,銀行將在未來扮演什麼角色?
作者:Michael J. Casey/共享財經/張詠晴編譯
2019-05-29 15:29

 

在監管機構和加密貨幣開發商之間無情的貓捉老鼠遊戲中,這些「貓」將加入一些強大的火力_這次是以全球聯盟的形式。

 

但如果你認為「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小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Laundering, FATF )即將推出的「瞭解你的客戶」(know-your-customer, KYC)合規標準意味著老鼠的末日,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市場協調和fiat上坡道

 

下一個挑戰是減少對基於客戶端交換的廣泛依賴。

 

加密貨幣用戶需要有效地找到買家和賣家,而到目前為止,這讓他們依賴於集中式的交易所,而集中式交易所是新規定的關鍵目標。

 

答案在於迅速成長的分散化交易所領域。在這個領域,託管權由投資者保留,而atomic swaps等技術允許資產的無縫點對點轉移,而任何一方都無法欺騙另一方。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DEXs目前難以吸引規模較大的集中交易所的流動性,這使得它們的吸引力下降。但是隨著Binance發布了beta版,這一領域可能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與此同時,總部位於波士頓的新創公司Arwen推出了一項協議,允許投資者訪問大型集中交易所的匹配引擎,但允許他們透過一個智慧合約解決方案保留託管權。KuCoin已將該技術的測試版集成到其交易所中。

 

即使分散化的交易所和自我託管交易,能夠幫助「加密到加密」的交易遠離監管網路,但它們也無法解決使用法定貨幣的相關問題。目前,這項服務幾乎完全由受監管的集中式交易所提供。

 

解決方案在於新一批穩定幣,MakerDAO算法解決方案Dai等盯住美元的代幣,正與Gemini、Paxos等儲備支持的穩定幣,以及由Circle和Coinbase帶領的財團競爭。

 

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任何技術手段可以阻止這些穩定價值的代幣,進出身份不明的自我保管錢包,這為解決fiat進入匝道問題提供了一種途徑,使人們能夠獲得事實上的美元(如果不是實際的美元)。只有當用戶透過發行Token的公司,將它們兌換成實際的美元時,它們才會進入一個受監管的環境,並必須表明自己的身份。

 

Facebook VS 銀行?

 

現在,所有這些服務都必須得到真正的監管資源的支持,這意味著穩定幣供應商和DEX軟體供應商仍然需要銀行帳戶。

 

有鑒於銀行一直不願支持加密貨幣業務,獲得加密貨幣可能會成為希望在這一生態系統中成長的新創企業的潛在障礙。

 

透過這種方式,銀行可能繼續成為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產業施加限制的楔子。

 

但是,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指出的,銀行對區塊鏈的其他發展越來越感興趣,比如在標記化股票和債券發行方面建立市場,這將促使它們支持標記化支付。這最終將要求對其中一些服務提供商,尤其是對穩定幣採取更友好的方式。

 

多數銀行不願將fiat數位支付的未來拱手讓給摩根大通(JPMorgan)等競爭對手,也不願讓Facebook將其逾20億活躍用戶,變成一個繞過銀行的即時全球支付網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可能會讓他們更接近這些支持客戶端服務的反叛供應商。

 

換句話說,《湯姆貓與傑利鼠》的演出還將繼續。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觀點:比特幣的最佳使用案例是作為反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