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的普及,不會是BTC、BCH的末日!
蒙特卡洛/張詠晴編譯
2019-07-29 16:35

 

2019年以來,穩定幣都很紅,彷彿今年一整年的行情都是穩定幣帶動的。

 

最開始是Libra的概念,帶動著比特幣從3000美元反彈到13,000美元,現在又是USDT可能爆雷的說法,使得市場對於數位貨幣行情有很大的擔憂,所以整體價格又回調了一些——至少媒體是這麼說的。

 

同時還有這樣的段子:每次比特幣上漲的時候,媒體解釋的原因一定是因為USDT的增發;每次比特幣價格下跌的時候,媒體解釋的原因一定是因為USDT被調查。

 

雖然只是大眾的調侃,但這些調侃都跟穩定幣有關,也從側面說明了穩定幣的重要作用。

 

穩定幣的普及,不是BTC、BCH的末日

 

穩定幣紅起來之後,我看到了一些文章,大概的意思是:BTC、BCH永遠解決不了波動的問題,而支付一定需要穩定;穩定幣會搶走BTC、BCH的支付市場;穩定幣紅起來的時候,就是BTC、BCH消失的時候。

 

這些觀點也不能說沒有道理,因為在支付領域,如果穩定幣發展起來,確實會和同樣定位為支付的BTC、BCH產生競爭,但是有些人就此說BTC、BCH即將面臨死亡這些話就太過分了一點。

 

正如我之前所說,所有的私人穩定幣都是對法幣的模擬,那麼它們也會存在法幣身上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KYC、資本管制、稅收管理,還有最根本的,它們基本上都無法解決波動性的問題,無法實現徹底的穩定。既然同樣是面臨波動性的問題,那麼如果BTC、BCH的市值再大一些,它的波動性也會相應的降低,正如閃電HSL所說:「所謂的穩定都是發展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出來的」,同時還會有第三方的數位貨幣服務商可以提供各種服務,那麼那個時候BTC、BCH的支付和穩定幣的支付其實差別差不大,而BTC、BCH的共識要比私人數位貨幣強很多。

 

如果要追求盡可能的穩定的話,那麼所有穩定幣裡面,最為穩定的是國家的法定數位貨幣的穩定幣。但是一旦回到法定數位貨幣的穩定幣,又回到了當初那個最原始的命題。中本聰當年在比特幣創世區塊上留下了一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這句話,是2009年1月3日《泰晤士報》當天的頭版文章標題,新聞大致意思就是銀行為了救市,決定開閘放水,後人解讀說,中本聰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嘲諷現在法幣體系的無限超發,導致各種金融問題出現,同時也傳遞關於比特幣的三個資訊:

 

1、擾亂銀行業務和控制貨幣供應:比特幣是「全球帳本」:一個新的經濟基礎設施,可以轉移法定價值,消除銀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

 

2、賦予個人權利:使消費者能夠控制自己的錢,而不是經過銀行允許才能轉帳和消費,免於銀行濫發和隨意的政策波動,而讓自己錢變少;

 

3、去銀行化:60億公民第一次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進入全球經濟,而不是需要銀行這個臃腫的中介。

 

而這些都是法幣存在的問題,也正是比特幣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比特幣的意義所在!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數位貨幣支付市場可能是三分天下:一部分是BTC、BCH為主的數位貨幣支付,一部分是國家的法定數位貨幣,另一部分是私人發行的民間數位貨幣,這三者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共同構成了未來數位貨幣支付的整個市場。

 

總結

 

1、穩定是一種人為制定的狀態。

2、所有穩定幣,本質上都是對法幣的模擬。

3、法定數位貨幣是終級穩定幣。

4、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將大量出現,並且長期保持激烈競爭。

5、法幣託管類(錨定類)的穩定幣,中心化的問題將長期存在。

6、數位資產抵押類的穩定幣,波動率、爆倉風險無法根除。

7、算法類的穩定幣效果還有待觀察。

8、穩定幣的普及,不是BTC、BCH的末日。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從Libra概念到USDT或暴雷:所有穩定幣,本質上都是對法幣的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