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若獲獎,將重燃人們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興趣!
Wendy/張詠晴編譯
2018-10-25 13:35

阿佛烈·諾貝爾(Alfred Nobel)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因發明炸藥獲得了一大筆財富,他立下遺囑,決定設立諾貝爾獎,每年都會獎勵世界各國在特定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所有人都說,他設立的這個獎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_獲獎者可能是治癒了癌症,或是終止了戰爭。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無論是醫學、物理學、化學、文學、經濟學還是和平領域,他們都因自己傑出的工作而聞名。

 

然而,這個已經沿襲了123年的制度,似乎開始停滯不前,逐漸成為了一個過時的體系,由迂腐的委員會成員,決定各個獎項的得主。這些獲獎者的確很出色,但僅限於一個非常小的圈子,大多數人並不瞭解他們的工作。

 

最終,這個獎項幾乎變成了學術界的「附屬品」,和世界上的其他成就絕緣了。因此,為了重新與大眾建立聯繫,瑞典皇家科學院開始認可更多爭議性的人物。為了重振文學獎,委員會認可了美國民謠藝術家巴布·狄倫(Bob Dylan)做出的貢獻。

 

那麼誰將會重燃人們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興趣呢?答案就是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比特幣的創造者。

 

這並不是一個噱頭:中本聰理應獲得諾貝爾獎。因為他是人類歷史上首個做到在金融活動中移除信任的人。比特幣的誕生是一個真實存在、不可逆轉的事件,直到今天其已經影響了數萬人的生活。比特幣為區塊鏈、智慧合約和資產代幣化的經濟理論,提供了技術基礎。

 

很多人都聽說過比特幣。相較之下,人們並不清楚什麼是合約理論或者行為經濟學_然而這些領域的研究者,近期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麼說並不是在貶低他們的工作,畢竟發展一門學科需要聰明的頭腦,但加密貨幣的確對現代經濟學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其非常值得被認可。有一些知名的學者,甚至已經認可了這個劃時代的發明。

 

2016年,當諾貝爾獎委員會詢問誰應該獲得提名的時候,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金融學教授Bhagwan Chowdhry博士,選擇了中本聰。遺憾的是,由於中本聰的匿名身份,當時的委員會拒絕了這個提議。

 

隨後,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官方發言人表示:「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為了紀念阿佛烈·諾貝爾先生設立的獎項,迄今為止從未授予給匿名者或者逝去者。」

 

Chowdhry博士也就此做出了回應,他提議讓自己代表中本聰接受諾貝爾獎,然後將獎金兌換成比特幣,發到中本聰的錢包位址中。然而這麼做會讓中本聰神秘的隱士形象變得可笑:這場頒獎典禮唯一缺的就是獲獎者自己。

 

在數位時代,文字可以瞬間傳遍全球,是否親自現身根本就不重要,中本聰的身份是否匿名也不重要。

 

如果說諾貝爾獎委員會就是有這樣一種執念_獲獎者必須在瑞典皇家科學院面前卑躬屈膝,那麼他們應該問問自己,什麼才更重要:無謂的自尊還是獲獎者的成就?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為什麼說世界欠中本聰一個諾貝爾獎?